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技术交流>>
(推荐)
&苍产蝉辫;加快机插秧滞后地区推广进程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通州市农机局 李浏聪
(推荐)
加快机插秧滞后地区推广进程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通州市农机局 李浏聪
近年来,江苏省通州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稻机插秧技术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热情高涨,插秧机数量、机插面积逐年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插秧机保有量865台,完成机插面积10.3万亩,水稻机插秧技术逐渐得到广大农户乃至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但纵观全局,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度一直较为缓慢,机插秧发展呈现不平衡局势,西部地区发展较快,而东部地区进展缓慢,极大地影响了机插秧工作的全面推广。面对这种状况,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如何加快水稻机插秧滞后地区发展进程,是实现全省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目标,加快普及水稻机插秧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滞后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新技术认识不足,他们不了解机插秧技术,没有体会到机插秧的优势;二是部分农民看不到机插秧发展的前景及潜在的经济增长力,怕承担投资购机、偿试机插秧的风险。叁是许多农户顾虑重重,认为机插水稻育秧阶段要求高,费工费时,图省事、怕麻烦。四是当前农村许多地方田块分散,零碎不整,不利机插秧连片作业,这些问题成了制约和影响这些地区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重视,政策补贴到位
发展水稻机插秧,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高产稳产,还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给经营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机插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政府的扶持。在发展滞后地区推广水稻机插秧,尤其要借助行政推动。一是要把推广插秧机作为政府为农民办实事工程来抓。二是必须将水稻机插秧推广纳入市政府对镇政府、镇政府对村干部目标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叁是建立市镇村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领导组,抽调专门人员,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农机部门与当地政府领导要加强沟通,向他们通报全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发展情况,介绍机插秧技术推广运用的优势和可行性,不厌其烦地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以达成共识,取得政府的支持。
其次,补贴资金到位是关键。推进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关键要把各级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制订切实可行、长期稳定的资金补贴政策,将农机专项补贴资金尽早尽快优先足额落实到户,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增强投资购机的信心,调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和其他经济组织投资购机的积极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方设法,挤出相应的配套资金来扶持和推动机插秧推广。
叁、找准切口,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有创新才能有发展。要发展首先需要观念改变,而观念的改变要靠科学方法来指导,要实事求是而不能急于求成。同样,机插秧发展滞后地区要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找准切入口。我们知道,农机手是农民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常年跟农机打交道,走南闯北,不仅对农业机械比较熟悉,而且对农机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关心,了解得也**多;他们头脑灵,观念新,对新生事物容易接受,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感兴趣,通过动员和鼓励他们来了解机插秧技术,投资购买插秧机,这不仅为他们提供致富的信息和机遇,而且能为机插秧发展滞后地区推广工作打开局面。指导和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再通过他们典型事例,用他们的成功事实来宣传机插秧,带动和影响周围农民、左邻右舍参与进来,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东社镇位于通州市东部地区,是机插秧推广工作比较滞后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一直未能打开局面,机具拥有量很少,数量增加很慢,采用机插方式的不多。今年,机插秧推广工作得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镇农机负责人宣传和引导下,东社居十叁组农机手、农机专业户张雪琪购买了一台插秧机,他选择了自家靠近路边的一块稻田进行机插秧。通过农机部门组织的育秧、机插技术培训,在农机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凭着他驾驭农机的丰富经验,在育秧、插秧方面一举成功,不仅机插效率高,而且稻田长势好,机插秧的特点和优势凸现了出来,在当地造成了广泛而又良好的影响,使附近农户及其他村组过往的群众增加了对机插秧的了解,许多农户已经很自觉地跟他做好了明年机插秧的预约。他还进行跨区作业,跨出作业近200亩,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农民生性纯朴,思想单纯,讲究实际,只有让他们真正看到了机插秧的优势和成效,让机手和农民真正从中获得收益,他们才是真正的机插秧推广工作有力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四、加强培训,开展全程指导服务&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加强技术培训是关系到机插秧推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农机部门必须组织包括种田大户、农机农技人员和村干部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一是培养熟悉育秧和机具操作程序、操作技术的实际操作人员;二是要让他们真正了解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并具备省工省时、高产稳产等优势;叁是可以增强机手投资购机的信心。培训方法:具体采取“理论、示范、操作”的培训方式,即理论学习、发放技术手册、痴颁顿光盘等技术资料;现场示范讲解;现场实践操作。包括育秧操作工艺流程示范和田间栽培管理;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插秧机操作方法与维修。同时,做好机插秧技术培训,农机与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农机技术人员与农艺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合力。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标准化操作的实用农业新科技,要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掌握,必须搞好从秧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插秧机维修全程指导服务。
其中,培育出符合水稻机插进行大田栽插要求的高素质健壮秧苗,是关系到机插秧成败的关键。加强服务指导,成立育秧服务组,组织农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场院田头进行跟踪指导与服务,提供前期苗床的整理、培肥、育秧培训、苗期管理,大田栽插后的肥、水、化除等技术指导,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机手和农户提高育秧质量。
全程服务要抓好“四关”:一是统一选用良种,抓好播种质量关;二是统一技术指导,抓好技术关;叁是统一使用机插秧专用肥,抓好壮秧培育关;四是统一机插作业,抓好机插质量关,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户技术短缺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风险、节约成本、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建立县乡两级维修网络,组成专业维修小组,分工负责,巡回跟踪服务。机插秧作业前,公示插秧机维修、调度值班电话,维修人员的服务区域、维修职责。机插秧期间,插秧机的报修电话24小时开通,派设专车,以**快速度、**优质量及时为机手排除故障。要严抓配件质量关,确保插秧机使用性能的长期正常、高效。
五、组织观摩,增强宣传效果
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的主体是农民,推广水稻机插秧,主要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现场演示会、观摩会,来宣传和推广机插秧,营造机插秧推广氛围。现场会可以组织镇村分管农业干部、村支书、农机大户、农民代表到机插秧现场观摩交流。看机插演示、看稻田长势、听专家讲解、用典型引导。由于机插秧具有薄水浅栽、分蘖性强,扩行缩株、通风透气好、基部节间短、抗病虫害能力强,成熟后穗多籽粒饱满,稳产高产等特点,同时还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因此,举办机插秧现场会开阔了干部群众的视野,让他们从现实的事例中,充分了解水稻机插秧的技术优势,使这种新型的机械和技术被更多的农民群众所接受,成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现场会由于参与人数多,声势大,影响广泛,会吸引许多观看的农民,又是现场操作说服力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要利用镇村广播、电视、报纸、发放宣传材料、巡回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干部群众认识到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一次重大革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机插秧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还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真正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六、开拓思路,提高插秧机使用率
只有提高机具的使用率,增加购机者的作业收入,才能激发起农民购机的欲望,加快机插秧发展步伐。一方面要确定机插秧示范方,确保机具作业面积。示范方地点**好选择在公路旁和人流来往集中的地带,成为宣传和推广机插秧技术的前沿阵地。落实机插面积,可以分片包干,将机插秧任务分解到村组,落实到农户。针对不少农户既有使用插秧机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又担心使用机插秧失败减产的心理,可以许诺,如果机插减产,将对农户进行一定的补偿。除做好宣传示范外,各方面还应认真做好引导、带动工作,促进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利用先进机械的意识,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机插育秧方式中来,为插秧机开辟更加广阔的作业市场。要拓宽思路,扩大插秧机作业空间,通过农机经纪人、协会、合作组织、农机负责人组织跨区作业,走出去,获得更多的作业面积,使插秧机饱和工作,提高机具的使用率。
认真做好以上工作,将大大促进水稻机插秧推广滞后地区工作的开展,加快机插秧技术的全面推广,可以预见水稻机插秧发展滞后地区在今后几年将会快速发展起来。
近年来,江苏省通州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稻机插秧技术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农民购买和使用插秧机的热情高涨,插秧机数量、机插面积逐年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插秧机保有量865台,完成机插面积10.3万亩,水稻机插秧技术逐渐得到广大农户乃至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但纵观全局,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度一直较为缓慢,机插秧发展呈现不平衡局势,西部地区发展较快,而东部地区进展缓慢,极大地影响了机插秧工作的全面推广。面对这种状况,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如何加快水稻机插秧滞后地区发展进程,是实现全省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目标,加快普及水稻机插秧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滞后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新技术认识不足,他们不了解机插秧技术,没有体会到机插秧的优势;二是部分农民看不到机插秧发展的前景及潜在的经济增长力,怕承担投资购机、偿试机插秧的风险。叁是许多农户顾虑重重,认为机插水稻育秧阶段要求高,费工费时,图省事、怕麻烦。四是当前农村许多地方田块分散,零碎不整,不利机插秧连片作业,这些问题成了制约和影响这些地区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重视,政策补贴到位
发展水稻机插秧,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高产稳产,还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给经营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机插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政府的扶持。在发展滞后地区推广水稻机插秧,尤其要借助行政推动。一是要把推广插秧机作为政府为农民办实事工程来抓。二是必须将水稻机插秧推广纳入市政府对镇政府、镇政府对村干部目标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叁是建立市镇村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领导组,抽调专门人员,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农机部门与当地政府领导要加强沟通,向他们通报全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发展情况,介绍机插秧技术推广运用的优势和可行性,不厌其烦地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以达成共识,取得政府的支持。
其次,补贴资金到位是关键。推进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关键要把各级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制订切实可行、长期稳定的资金补贴政策,将农机专项补贴资金尽早尽快优先足额落实到户,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增强投资购机的信心,调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和其他经济组织投资购机的积极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方设法,挤出相应的配套资金来扶持和推动机插秧推广。
叁、找准切口,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有创新才能有发展。要发展首先需要观念改变,而观念的改变要靠科学方法来指导,要实事求是而不能急于求成。同样,机插秧发展滞后地区要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找准切入口。我们知道,农机手是农民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常年跟农机打交道,走南闯北,不仅对农业机械比较熟悉,而且对农机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关心,了解得也**多;他们头脑灵,观念新,对新生事物容易接受,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感兴趣,通过动员和鼓励他们来了解机插秧技术,投资购买插秧机,这不仅为他们提供致富的信息和机遇,而且能为机插秧发展滞后地区推广工作打开局面。指导和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再通过他们典型事例,用他们的成功事实来宣传机插秧,带动和影响周围农民、左邻右舍参与进来,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东社镇位于通州市东部地区,是机插秧推广工作比较滞后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一直未能打开局面,机具拥有量很少,数量增加很慢,采用机插方式的不多。今年,机插秧推广工作得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镇农机负责人宣传和引导下,东社居十叁组农机手、农机专业户张雪琪购买了一台插秧机,他选择了自家靠近路边的一块稻田进行机插秧。通过农机部门组织的育秧、机插技术培训,在农机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凭着他驾驭农机的丰富经验,在育秧、插秧方面一举成功,不仅机插效率高,而且稻田长势好,机插秧的特点和优势凸现了出来,在当地造成了广泛而又良好的影响,使附近农户及其他村组过往的群众增加了对机插秧的了解,许多农户已经很自觉地跟他做好了明年机插秧的预约。他还进行跨区作业,跨出作业近200亩,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农民生性纯朴,思想单纯,讲究实际,只有让他们真正看到了机插秧的优势和成效,让机手和农民真正从中获得收益,他们才是真正的机插秧推广工作有力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四、加强培训,开展全程指导服务&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加强技术培训是关系到机插秧推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农机部门必须组织包括种田大户、农机农技人员和村干部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一是培养熟悉育秧和机具操作程序、操作技术的实际操作人员;二是要让他们真正了解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并具备省工省时、高产稳产等优势;叁是可以增强机手投资购机的信心。培训方法:具体采取“理论、示范、操作”的培训方式,即理论学习、发放技术手册、痴颁顿光盘等技术资料;现场示范讲解;现场实践操作。包括育秧操作工艺流程示范和田间栽培管理;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插秧机操作方法与维修。同时,做好机插秧技术培训,农机与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农机技术人员与农艺技术人员要密切配合,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合力。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标准化操作的实用农业新科技,要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掌握,必须搞好从秧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插秧机维修全程指导服务。
其中,培育出符合水稻机插进行大田栽插要求的高素质健壮秧苗,是关系到机插秧成败的关键。加强服务指导,成立育秧服务组,组织农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场院田头进行跟踪指导与服务,提供前期苗床的整理、培肥、育秧培训、苗期管理,大田栽插后的肥、水、化除等技术指导,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机手和农户提高育秧质量。
全程服务要抓好“四关”:一是统一选用良种,抓好播种质量关;二是统一技术指导,抓好技术关;叁是统一使用机插秧专用肥,抓好壮秧培育关;四是统一机插作业,抓好机插质量关,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户技术短缺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风险、节约成本、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建立县乡两级维修网络,组成专业维修小组,分工负责,巡回跟踪服务。机插秧作业前,公示插秧机维修、调度值班电话,维修人员的服务区域、维修职责。机插秧期间,插秧机的报修电话24小时开通,派设专车,以**快速度、**优质量及时为机手排除故障。要严抓配件质量关,确保插秧机使用性能的长期正常、高效。
五、组织观摩,增强宣传效果
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的主体是农民,推广水稻机插秧,主要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现场演示会、观摩会,来宣传和推广机插秧,营造机插秧推广氛围。现场会可以组织镇村分管农业干部、村支书、农机大户、农民代表到机插秧现场观摩交流。看机插演示、看稻田长势、听专家讲解、用典型引导。由于机插秧具有薄水浅栽、分蘖性强,扩行缩株、通风透气好、基部节间短、抗病虫害能力强,成熟后穗多籽粒饱满,稳产高产等特点,同时还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因此,举办机插秧现场会开阔了干部群众的视野,让他们从现实的事例中,充分了解水稻机插秧的技术优势,使这种新型的机械和技术被更多的农民群众所接受,成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现场会由于参与人数多,声势大,影响广泛,会吸引许多观看的农民,又是现场操作说服力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要利用镇村广播、电视、报纸、发放宣传材料、巡回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干部群众认识到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一次重大革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机插秧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还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真正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六、开拓思路,提高插秧机使用率
只有提高机具的使用率,增加购机者的作业收入,才能激发起农民购机的欲望,加快机插秧发展步伐。一方面要确定机插秧示范方,确保机具作业面积。示范方地点**好选择在公路旁和人流来往集中的地带,成为宣传和推广机插秧技术的前沿阵地。落实机插面积,可以分片包干,将机插秧任务分解到村组,落实到农户。针对不少农户既有使用插秧机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又担心使用机插秧失败减产的心理,可以许诺,如果机插减产,将对农户进行一定的补偿。除做好宣传示范外,各方面还应认真做好引导、带动工作,促进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利用先进机械的意识,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机插育秧方式中来,为插秧机开辟更加广阔的作业市场。要拓宽思路,扩大插秧机作业空间,通过农机经纪人、协会、合作组织、农机负责人组织跨区作业,走出去,获得更多的作业面积,使插秧机饱和工作,提高机具的使用率。
认真做好以上工作,将大大促进水稻机插秧推广滞后地区工作的开展,加快机插秧技术的全面推广,可以预见水稻机插秧发展滞后地区在今后几年将会快速发展起来。
发表于 @ 2008年06月18日 08:0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