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专家观点>>

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思考收藏

 

   

(推荐)

 

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思考

 

四川省资阳市农机局 陆兴建 雷明才 

 

    **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必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结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提出如何用现代农业机械来装备农业的思考。

    一、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必须由现代农业机械来装备农业,使农业生产方式由机械代替人工,手工劳作变为机械化生产。因此,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仍是**重要的角色,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动力。

    (一)现代农业机械是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二十个字”把“生产发展”提到了首位。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首先,生产发展的任务,需要农业机械化提供硬件支撑,农业机械是实施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综观世界各国,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导环节。美国、加拿大、日本农业实现机械化都要比实现现代化提前20—30年。从我市来看,在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机的贡献率已占到25%的份额。其次,生活宽裕的理想,需要农业机械化来开辟实现途径。农业机械的应用特别是加工、运输流通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将直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第三,村容整洁的目标,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提升设施水平。农业机械设施不仅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农村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比如,整齐有序的机耕道、配备完善的机电提灌设施、标准化节水灌溉是新农村风貌的重要标志,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机功能也在不断拓展。秸秆粉碎还田、沼液提取等综合利用技术,不但实现了变废为宝,而且对村容整洁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现代农业机械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措施。而结构调整需要农机化的支撑才能完成。一方面,结构调整中的传统产业必须由农业机械来改造,才能大幅度增加农产物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使农产物加工贮运、包装等大批农机化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结构调整必须要求大量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这就需要农业机械发挥载体作用,使各类农业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如“三夏”大忙季节由原来的一个月有余缩短到一周左右,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近年在中央购机补贴政策和省、市、县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加,农机总动力达125万千瓦,机械耕作面积常年达100万亩以上。目前将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转向了机械化播种及收获方面,一方面把技术成熟的高性能的水稻插秧机、播种机引进来;另一方面加大推广示范力度,给农民购机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购置稻麦联合收割机。2006年全市就新增耕作机械1500多台,收割机46台。农民们算了一笔帐,请耕整机耕地比人工每亩至少节省30元,比耕牛耕地至少节约20元。据统计2006年,全市机耕、机播、机收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可拉动农民人均增收20元。

    (三)现代农机化技术是农业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改善和增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农机化的支持。在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机械化施工可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投资;通过大型机械进行土壤改良,坡改梯、深耕深松及水利工程建设,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青贮氨化、气化等综合利用措施和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可减少秸秆焚烧和化肥流失对水质、空气的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旱作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通过机械化灌溉,可减少干旱给农民带来的损失,确保稳粮增收。所有这些,都是农业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

    (四)农机化是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

    农业机械化能促进现代农业文明和社会进步。一是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人为本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引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深层次发展。二是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是转移农村剩于劳动力,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互动。据测算一台稻麦联合收割机能替代200多个劳动力。因此,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十一五”期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民离土离乡,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四是促进农机经营者不断学习机械、农业、经营、法律、安全、修理、保险等知识技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农业劳动者队伍中的先行者。近年,我市为解决农民群众的水稻插秧问题,大力推广现在农民已普遍接受的塑盘育秧机械和人工抛秧技术,全市水稻抛秧面积常年达30万亩,抛秧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又引进了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我市雁江区、乐至县进行试验示范。农民说:“弯腰驼背几千年,如今栽秧不下田,机器开进稻田里,收割谷子不用镰”。农机部门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二、我市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我市农村经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把从事农业机械化服务作为致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06年底止,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5万千瓦,比2000年未净增35万千瓦,其中:机电提灌设备3.56万台套,31.4万千瓦;各类拖拉机及农用运输车9275台,24.2万千瓦。年机耕作业面积123.8万亩次,机播面积38万亩次,机电提灌面积337万亩次,机械植保作业面积276万亩次,机收面积33.5万亩次,机械化肥深施面积22.3万亩次,农副产物加工182.9万吨,农机运输5.56亿吨公里,全市农机未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农业机械化作用更加突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机电提灌作业设备的增加和使用,增强了我市农业抗灾夺丰收的能力;机械、半机械收割、脱粒机械的推广使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的收割、脱粒作业方式,增强了农业抢种抢收的能力;耕作机械的推广使用,替代了牛耕作业,使原来的养牛户转变为养羊和养猪专业大户,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的广泛运用,为农业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农业机械化管理步入法治轨道。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四川省颁布的《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及事故处理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对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了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

    (四)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逐年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户投资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高涨。一个以政府投资作导向、受益者投资为主体、社会各种力量投资为补充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

    三、影响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对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完全到位。多年来,在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资阳地理位置较特殊,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地少人多,农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人工操作,不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认为资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这些认识的存在严重影响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二)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薄弱。我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农村机耕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和多年形成的种植习惯,使发展农业机械化有着较多困难。农业机械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三)政府对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市地处内陆西部,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尤其是经济水平不高,加之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认识方面的偏差,政府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导向资金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投入有所改善,但与农业生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四)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机构不稳定。多年来,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变动过于频繁,使原有的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农业机械化基础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巩固,农业机械化管理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到我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农机站归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后,兼职农机干部较多,没有发挥好农机管理职能作用。

    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主要措施

    建设新农村,农机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作用。当今,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用农业机械来装备现代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都需要认真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依法行政。要深入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对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到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形成一个“党委、政府挂帅,农机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管理机制,将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要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和事故处理条例》及《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农机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

    (二)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要将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稳定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渠道,以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尽快建立起以受益者为主,国家资金作示范导向,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为补充,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增加机具种类和数量,基本形成在种类上涵盖农、林、牧、副、渔,遍及耕、种、播、收、加各环节,在型号上,大、中、小、微相结合的农业机械结构新体系,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加大农村机电提灌建设的力度,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要紧紧围绕丘陵地区确保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需要,着力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解决旱山村人畜饮水困难。按照“统一规划、稳步推进、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建设原则,搞好规范化建设。在提灌泵站设施建设上突出抓好沿江沿河的电灌站建设,抓好老化骨干电灌站的修复改造,抓好旱山村饮灌结合泵站建设,抓好养殖园区的沼液提取工作。每年全市新建、改造标美提灌站20座。在实施节水灌溉方面,突出抓好有较高产出率、附加值的旱坡地种植园区提水节灌,帮助农民群众和业主搞好喷灌、微喷灌等机械化节水技术。

    (四)把乡村机耕道和入户便民路建设纳入涉农项目同时规划、同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管理”和“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统筹规划,严格技术标准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严格资金管理,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我市乡村机耕道路建设和入户便民路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五)建立和完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一是扶持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协会)以及农机专业户,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二是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机作业市场的活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做好对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大户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操作水平、专业技能和经营服务的能力。同时维护好农机作业秩序,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支持开展引进具有市场需要的农业机械新产物,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兴建各具特色、不同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机化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大幅度提高农机科技进步对农业增效的贡献率。要把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亩产量,优先发展粮食生产机械放在首位,加快水稻小麦生产机械化建设步伐

 




发表于 @ 2008年06月18日 08:39:00 |点击数(

旧一篇: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正当时 | 新一篇:方宪法:农耕技术发展趋势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18
本周点击:535
本月点击:3294
点击总数:469989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