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市场观潮>>

发展现代流通 促进中部崛起收藏

 

  &苍产蝉辫;

(推荐)

 

&苍产蝉辫;   发展现代流通 促进中部崛起 

  

   商务部副部长 姜增伟       发布时间:2007-6-18

 

  现代流通与中部崛起高层论坛是第一届中部博览会的重要活动。在这里,我代表商务部,向出席论坛并演讲的各位专家、公司家,向参加论坛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流通尤其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5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12.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5.1倍。1980年至2005年,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超过6%,比同期世界生产的增速高出50%左右。随着技术进步、管理改善、分工深化和产物流程的延长,产物生产状态占用的时间在整个时间流程中的比重,已经平均下降至10%,其余90%处于流通状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成为“第叁利润源”。

  现代流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着。如何通过推进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和产物结构的调整,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是中国经济和流通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现代化的大流通,只有现代化的大流通,才能带动现代化的大生产,现代化流通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没有流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也就不可能得以提高。正如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流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不懂得现代流通就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流通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于解决“叁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就业和保障消费安全,以及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还很低,发展不平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流通业增加值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达到21.62%,日本13.89%,英国14.21%,法国14.18%,而我国在21世纪初还只有8.2%。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经验比例,正常发达国家不应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应超过5%,而我国仅新增加的库存占骋顿笔的比重就超过5%,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浙江省社会存货占骋顿笔的比重高达8.2%。2004年,我国工业公司流动资金周转率平均每年为2.16次,批发和零售商业公司平均为3-4次,而日本公司平均高达15次以上,一些跨国连锁公司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公司更是高达20到30次。如果工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速度提高到3次,批发、零售业的流动资本年均周转提高到7-8次,我国全社会工商公司流动资本占用每年可节约至少1.5万亿元人民币。

  从发展经验看,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越来越取决于其流通现代化水平。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不少城市和地方已成为全国着名的市场,比如海宁的皮革市场、绍兴的纺织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等等。很多省市领导已经认识到现代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把现代流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制造业基地,重要的物资和产物集散交换中心和交通枢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部六省总面积只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7%,但总人口占全国的28.1%。2005年中部六省骋顿笔占全国的20.3%;人均骋顿笔为1241美元,低于全国1700美元的人均水平,中部地区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差距。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中部地区流通现代化发展进程缓慢。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的数据,中部六省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只占全国的12.3%,其中批发业只占11%,批发业销售额只占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19.4%,亿元以上商品市场个数只占16.7%,进出口总额占的比例更低,只有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也不到全国的7%。这与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符的。

  中部地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中心。可以说,中部崛起,很关键的一点,取决于中部现代流通的发展。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崛起要“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中部地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通过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形成一批在全国和国际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商品集散地、出口商品基地、商品交易中心和物流枢纽基地,以及完善的、网络化的区域内部物流分工协作体系。中部地区煤、金、银、铜、钨、铝等近几十种重要或稀有矿产储量,均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基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能源和经济安全。要努力推动中部能源和原材料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通过市场改变能源和原材料的不合理定价机制,逐步改善中部地区贸易条件。 

  第二,坚持对外扩大开放,实现中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扩大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中部地区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机遇,继续加强与长叁角、珠叁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多年形成的经济技术联系,着力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国际合作的领域和深度,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部各省要依托各自优势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通过与东部地区合作或自己拓展营销渠道,加强优势产业、特色产物的宣传力度,提高中部地区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认知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第叁,打破地区封锁,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中部地区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桥梁与枢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中部地区要发展,就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分割,充分发挥在全国板块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就是提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分割,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发挥中部地区整体的区位优势,促进中部地区现代流通的发展。要打破省、地区、行业、部门、所有制的界限,通过以强并弱、强强联合的形式,组建一批在国内外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流通公司集团。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公司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商务部将围绕“万商西进”工程,大力促进中部各省的省际区域合作和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第四, 建立和完善农产物流通体系,搞活农产物流通。中部六省是全国**大的商品粮基地,农村人口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建立和完善农产物流通体系,对于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农产物流通方式陈旧落后,市场风险巨大,由此造成的直接、间接的实物损耗和价值损失高达30%。假冒伪劣产物的生产和消费70%以上发生在农村,要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农村、农业的发展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在彻底改变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同时,使更多农产物以更好的价格、更便利的渠道销售出去。商务部将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给中部地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更大的支持。

  第五,要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加强流通人才建设。我国流通领域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一直是制约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2002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在城镇流通业(包括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全部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4%、4.2%和3.7%,明显低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目前,我国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叁。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对流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加快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人才齐全、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流通人才队伍,对促进我国尤其是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后,我衷心地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专家学者为中部崛起贡献智慧,政府部门为中部发展营造环境,工商公司为中部腾飞增添动力。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为创造中部地区辉煌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8日 21:59:00 |点击数(

旧一篇:理性看待农机化的中级阶段 | 新一篇:大拖市场“暗香浮动”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18
本周点击:535
本月点击:3294
点击总数:469989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