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拖城掠影>>

觅循一拖前进的足迹与跫音收藏

 

     

(推荐)

    

   觅循一拖前进的足迹与跫音

          

                志华/文&苍产蝉辫;

                       

     是机缘,也是巧合,我们几个有着厚重“东方红”情结的农机传媒工作者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拖)51岁生日来临之际,走进了地处九朝古都洛阳的一拖。&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在一拖的两天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拖职工在为实现刘大功董事长所发出的“冲刺百亿、确保百亿、超越百亿”动员令而勤奋努力、奋勇拼搏的紧张氛围。作为农机人,此刻就更加迫切想循着一拖前进的跫音而追觅她遍及神州大地、跨出国门的足迹……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传承与创新&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一拖作为共和国农机工业的长子,伴随着祖国的前进脚步声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它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特大型机械制造公司。立身北邙山下,伫足洛水之滨,浸润着千年帝都所独有的人文环境,我们再一次感受着先辈们为长子择地的深刻蕴意和深邃智慧。                        

    在新中国工业化的战略布局上,在共和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拖无疑都具有担纲领军的地位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出“中国第一”的产物,育“中国第一”的人才,创“中国第一”的业绩,这便是这位长子的担承与职责。                        

    当1955年,中国**大的拖拉机厂在洛阳涧西原隋炀帝的皇家御苑破土动工之时,它就把这种职责压在了自己的肩头。当1958年7月20日,随着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1台拖拉机缓缓开出厂房,中国农耕历史在这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一拖把这种职责倾注在其后源源不断开出厂房的一台台铁牛身上。当1981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一拖与时俱进、因势制宜地推出了中国第1台八挡小四轮拖拉机,同时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成为产物多元化的大型制造公司,职责也因之更大、更多。1993年1月1日,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正式更名为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开始实行公司制管理;1995年10月6日,第100万台“东方红”拖拉机驶下总装配线;1997年5月24日,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更名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无论有多少变化,无论做多大业绩,一拖的职责都没有变。&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厚重是财富,担承是动力。一拖就是凭借这财富,依靠这动力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特别是当它由指令经济历史性地跨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一拖更爆发出勃勃生机。公司按照“市场导向、技术升级、重点跨越、带动长远”的原则,将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作为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坚持结构调整与产物升级换代相结合,坚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提升主业、在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相结合,不断提升产物、制造和管理等技术水平,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依靠自身拥有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有效实施二次技术创新。一拖追求技术进步,推进自主创新,立足比较优势,打造知名品牌,实现了快速发展。

    从指令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一拖经历过近乎“凤凰涅磐”式转换。他们遵循市场导向、竞争导向、技术导向,以提高集团经营能力为重点,以推进对标管理和精益管理为载体,努力建立面向市场、服务客户、扁平化、高效率的组织流程,促进了公司健康快速发展。首先是创新发展思维。在公司的发展思路上,树立市场化的、开放的、公司本质的原点思维,一切束缚公司发展的思想观念都坚决冲破,一切制约公司发展的体制弊端都坚决革除,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求得发展步伐上的飞跃,用观念政策上的突破求得工作实绩的突破,用工作思路上的创新求得工作面貌上的创新。其次是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和规范“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战略事业单元管理模式,形成集团公司层面的投资决策中心、事业部层面的经济运营中心、运营单位层面的成本控制中心和利润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各个层次各负其责,快速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第三是创新职能战略。以财务战略为先导,形成规划、财务、投资相联动机制,加快解决公司发展中的资源“瓶颈”问题;以营销战略为突破,构建研发、供应、制造、销售、质量、品牌等市场化、专业化、精益化的职能战略平台;重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用户满意工程,实现市场新突破。第四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关系,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和协调运转机制。

    回顾一拖艰苦创业的历程,谛听其开拓前进的跫音,“东方红”开启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序幕,成为中国农机工业发展的重要象征。51年来,一拖为社会提供了200多万台拖拉机、100多万台工程机械和动力机械,拖拉机市场占有率和社会保有量居全国首位。改革开放后累计向世界9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大中小型拖拉机和工程机械万余台。                        

    一拖传承着古老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着产业报国、创业创新、努力奉献的理想信念;镌刻着自主创新、争创**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的奋斗足迹;坚守着服务用户、合作共赢、创造价值、追求幸福的质朴情操,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革故鼎新的光荣传统,把五千年来的历史沉渍之厚重和51年来的工业化进程的深厚积淀融化作迈向新长征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出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这就是厚重与鲜新的统一,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东方红”留在大地上坚实的印迹可以作证。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高度与厚度&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追随时代和科技发展步伐,以品质卓越的产物满足社会的需求,是一拖多少年来不变的信念与追求。在中国缺少粮食的年代,一拖生产的拖拉机完成了中国机耕地60%的耕作,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做出了贡献。                         

    凭借着200多万台拖拉机的生产经验以及由此奠定的独具特色的工艺水平和技术实力,一拖成为卓越的农业机械制造专家,并在这一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为农机制造行业的领跑者,从定名为“东方红”的中国第1台拖拉机在一拖驶下总装线的那一刻开始,51年来一拖创造了许许多多个“第一”,这些“第一”代表一拖人一次又一次登攀的高度。是什么支撑着这种登攀,是什么保障着一次又一次新的高度的实现,这就是人才、技术、管理、传承、系统整合、责任意识、市场定位、经营理念等等的杂糅与融合而成的厚度。一拖,作为中国农机工业“天字第一号”,重点也成了人才荟萃的新高地。各种人才源源不断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中州之地,洛水之滨。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家拖拉机研究与试验检测中心的成功并入,极大地提高了一拖的产物研发实力。众多的技术专家,为一拖设计出一个个富有想象力的杰作;训练有素的员工,先进的制造检测设备以及严格实施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设计师的意图和用户要求的完美结合。多年来,一拖在新产物开发、投资、生产、营销等方面不断保持着与德国、日本、英国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在全球的许多国家,都可以看到“东方红”和YTO品牌的产物正在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工作着。

    如果说人才是优秀产物的柔性保障,那么硬件设备就是刚性保障。源自瑞士、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等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流水生产线,能够出色地完成铸造、锻造、冲压、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                    

    目前,一拖具有为拖拉机、汽车、工程机械、航空工业、船舶、石油工业等领域生产各种铸件和锻件的能力,模锻大型复杂曲轴工艺尤为出色;拥有柔性制造能力的数控加工中心机群,可以完成高精度镗削和铣削加工,能够生产各种复杂零件;2000吨的压力机、先进的焊接生产线,可以完成重型汽车车身、拖拉机驾驶室的生产;阴极电泳涂装等现代工艺使得一拖的每一件产物都尽可能地像工艺品一样精致。                        

    有柔性加刚性的软、硬件保障,再加上创新,那简直就可以说是猛虎添翼。作为中国**大的履带拖拉机专业生产厂家,一拖对履带拖拉机不断改进和创新,先后推出的“东方红”802/902/1002/1202履带拖拉机以及130/150马力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在中国拥有接近100%的市场占有率,为农业机械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软件、硬件、创新作为构筑巨厦的基础,以其坚实的厚度成就了矗立物的高度。因此在中国,一拖是****能提供全系列轮式拖拉机的农机生产公司。其产物可以满足旱田、水田、果园等各种农业耕种的需求。引进消化吸收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等世界先进技术,自主开发生产的80马力~188马力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以较强的性能价格优势和良好的服务,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名列第**,在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国际市场上,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依托技术和设备优势,一拖装备农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各种型号的小麦、水稻、玉米收获机械,耕作、播种及田间管理成套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复合式作业方案在一拖都能得到完美的解决。能表征这厚度与高度统一的还有一拖的工程机械、动力机械、越野载重汽车……&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作为高度与厚度的一个显示点,一拖在国内有上千家销售和服务网点;在非洲、南美洲、亚洲、欧洲等地有十余家制造基地和办事机构,与全球上百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广泛的全球营销网络。这些分布于世界各地完善的服务网络及备件中心,为用户在第**时间、**方便的地点提供备件,本土化和往来于世界各地的优秀技术专家可为用户提供亲情、专业、快捷、增值的服务。就是这些像工艺品一般精致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完善解决农田复合作业的、占有广阔市场的优秀产物夯实了一拖的厚度,擢拔了一拖的高度。

有了高度,一拖可以高瞻远瞩;有了厚度,一拖可以厚积薄发。从麦浪滚滚的平畴沃野到机声隆隆的建设工地,人们都会看到“东方红”那矫健的身影,都能感觉到“东方红”那蓬勃的力量——高度与厚度的结晶、声誉与实力的明证。&苍产蝉辫;

                            艰辛与欢欣 

    洛阳涧西,禾苗青青,野兔奔突。在荒芜中建设一座现代化大工厂的过程中,老一辈的创业者为之尽尝艰辛。                        

    1964年,一拖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多种作业的需求开始了东方红—40型轮式拖拉机的研制。1970年,东方红—40型拖拉机投入大批量生产。1973年,一拖又按15000台的生产能力建设了一个东方红—40型拖拉机专业化生产厂。到了1978年,一拖累计生产了31600台的东方红—40型拖拉机奉命停产了。成功开发而遗憾下马,这是“计划经济”的刚性命令留给一拖人的艰辛。                        

    1980年,一拖产销履带拖拉机2.4万余台,创造了投产后的历史**高记录。可就在一拖人脸上的笑意尚未收敛之际,历史开了一个几乎置一拖于死地的“玩笑”。农村农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广袤的沃野裁成了一块块“面条田”,大型拖拉机一下子失去用武之地。1981年,履带拖拉机的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产销量跟着急速下滑。就这样,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一拖作为中国农机工业的代表,被率先抛出了计划经济的温馨港湾。                        

    1994年,一拖出台了公司未来7年的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用7年时间,实现由产物多元化到支柱产物多元化的结构性调整,形成以拖拉机、工程机械、汽车为三大支柱产物的发展构架。然而,这个寄托着一拖人理想的“73111”工程,未能如愿以偿。

    对一拖人来说,这些艰辛刻骨铭心。出路何在?每一次艰辛都会让一拖人在其后的寻觅中度过一段被痛苦煎熬的日子。

    艰辛的磨砺,迎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欢欣。在一拖的历史上,值得欢欣的大事枚不胜数。

    1958年6月20日,一拖生产出第1炉铁水;7月8日,生产出第1台燃油泵;7月13日,生产出第1台柴油发动机;7月20日生产出新中国第1台拖拉机。到1959年11月1日,一拖正式建成投产、已经生产的第一批630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始在田野上撒起欢儿。

   1997年,一拖按照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5月20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一拖股票在香港上市。继完成国际配售超额认购50倍之后,一拖股票又在公开招股中获超额认购296.4倍之多,被香港报纸称为“1997年国有公司发行股票的新纪录”。                        

    1999年,是“东方红”结束了中国农机行业没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历史。作为我国**具影响力的拖拉机品牌之一,“东方红”的品牌效应在国内外市场日益显现。                        

    2002年,大轮拖市场火暴,一拖第三装配厂选择了**合适的大轮拖产物切入市场。2003年相继推出了东方红-X750/X800/X850等新产物。2004年,第三装配厂年销售大轮拖拉机1.2万台,其中51.5千瓦(70马力)拖拉机销量排名行业第1位。4月出口委内瑞拉的530台大轮拖,成为我国建国后第一笔**大的大轮拖出口生意,使东方红在轮拖国际市场上影响力日渐提高。                        

    2005年,东方红拖拉机销售收入居国内行业第1位,出口超过千台,其中100马力以上大轮拖处于行业主导地位。2006年9月,近900台东方红拖拉机一次性批量走出国门,再次刷新我国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出口纪录。9月6日,一拖生产的东方红全系列25马力~188马力大中功率轮式拖拉机、70马力~150马力系列钢/橡胶履带拖拉机,成功入选“中国名牌产物”,居拖拉机名牌榜榜首。                        

    “东方红”在用户心目中已经成为“高性价比放心拖拉机”的代名词,而“技术一拖、创新一拖、品牌一拖”三位一体新一拖的形成,将使“东方红”品牌以更快的速度弘扬和壮大。当我们看到市场和用户给予东方红拖拉机**充分的信赖,对坚持品质、创新、服务、超越宗旨给予感动人心的回报时,欢欣又岂只是一拖人。与一拖人同欢欣的还有市场和千百万的用户。

                             起点与终点                      

    什么是起点?什么是终点?对一台拖拉机来说,出厂是它生产过程的终点,也是它进入流通环节的起点。用户购机,是它实现商品价值的终点,也是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起点;是生产销售的终点,也是售后服务的起点。                        

    一拖对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民族工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总结一拖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我国农机工业发展一个缩影,是大型国有公司变革的标本。51年来,一拖走过了3个发展阶段:从建厂之初到1980年,是以行政推动为特点的计划经济时代;1981年~1994年,是机制转换和体制转轨阶段;从1995年至今,则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化改革阶段。前25年,创业辉煌是主流;后25年,改革探索是强音。概括而言,从计划经济到转制转轨再到深化改革;从主流到强音,都是从一个起点走到又一个新的起点。                        

    对起点和终点,获得全国机械工业优秀公司家称号的一拖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大功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一番思辨,那就是要回归原点,要用原点思维打造新一拖,“必须回到公司的原点来思考公司的问题。因为本质和规律的东西,始于公司的原点。我们应该从原点出发去思考、去系统拓展,去开启一拖战略思维的变革之旅”。                        

    刘大功董事长的“原点思维”,首先是市场化的思维原点。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体制改革,一拖都始终坚持市场化的方向,要更好地适应市场、赢得市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其次是公司本质的思维原点。回到公司的本质来思考,一是公司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功利性组织,作为公司必须能赚钱;二是管理者**低的也是**重要的使命是保全公司。第三是开放的思维原点。一拖绝对不能有“内陆思维”,要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其实,起点与终点是统一的,是循环往复的。一拖在计划经济年代以生产履带拖拉机产物为主。1981年研制生产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拉启了一拖产物多元化的序幕。随后又生产了自行车和工程机械产物。到1993年,公司形成了八大系列上百个产物。短缺经济时期给这种多元化注入了膨化剂,但没有专业化支撑的产物多元化随着短缺经济结束而陷入困境,这是1994第1次亏损、1998年底步入低谷的直接原因。1994年一拖提出一个以支柱产物多元化为核心的“73111工程”,就是想走出“多元化陷阱”,但1995年履带拖拉机的热销让一切又都变了样。直到2001年底,一拖才明确提出要多元化发展、专业化运作。归拢这个过程,从履带拖拉机到小四轮到自行车、工程机械到“73111工程”到2001年的发展思路确立,不就是从一个“起点—终点—起点”的循环过程吗?就是这样一个起点又一个起点打造了中国**有价值的品牌之一,积淀了“东方红”与广大用户的深厚情谊。51年了,一拖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正待把深厚积淀化作迈向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从而攀往更高目标,不断开创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新的起点上发展、前进,一拖人已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全面建设集团经营能力,为公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而奋斗。未来10年,公司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06年~2010年为第1阶段,高速优化产物结构和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构筑整体竞争优势;2010年~2015年为第2阶段,在实现第1阶段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51年从起点—终点—起点的发展开创了光辉灿烂的“东方红”事业,驰骋在大地上“东方红”映照着一拖前进的足迹,轰响的机声和应着一拖前进的跫音。厚载万物的大地可以作证,育生万物的大地以春荣秋收来为之作证。                        

    黄河之畔、洛水之滨,诞生了河洛文化,荣养了九朝古都,而今又升腾起一条巨龙。这是体现着中国农机行业发展水平和前进方向的“龙头公司”的一条巨龙;是代表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装备方案的一条巨龙;是体现着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公司体系的一条巨龙;同时又是坚持技术引进与自由创新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以产物经营为主体、以战略联盟和资本运作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巨龙。打造这条巨龙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一拖人。正是他们与东方红同呼吸、共命运,与东方红一起感受市场风雨的考验与洗礼,与东方红一道分享成长的艰辛、成功的欢欣!如今“东方红”是一路引吭高歌,唱响在中国,唱响在五大洲更广阔的大地上。                        

看那足迹,听那跫音,“东方红”的历史就书写在大地上,“东方红”的光彩就辉映在大地上。宽厚、坚实的大地作证——那就是灿烂美好的“东方红”事业!

 

                               ( 《当代农机》 发表于2006年12月 )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00:32:00 |点击数(

旧一篇:刘大功:原点思维开启变革之旅 | 新一篇:“就好像战争,这对手是自己”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18
本周点击:535
本月点击:3294
点击总数:469989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