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成果推广>>

秸秆和荆条:长出来的“煤田”收藏

 

     

   

(推荐)

 

 

             秸秆和荆条:长出来的“煤田”

 

 

    秸秆和荆条,在我国广大农村随处可见,是再普通不过的物事。对于秸秆,人们大多一烧了之,而荆条,或任其自生自灭,或砍了当柴烧,没什么大用处。然而,在遥远的北欧国家丹麦和瑞典,它们却被送到发电厂发电,在能源构成中占据重要位置,被当地人称为地里长出来的“石油”和“煤炭”。他们的做法,对能源日益紧缺的我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今年3月,记者前往瑞典、丹麦采访。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通往挪威奥斯陆的欧洲18号公路两旁,记者看到田野里密密麻麻长满了笔直的荆条,高的约有六七米,低的也有二三米,还有的只剩下桩桩,大概是刚刚被收割过。陪同记者在瑞典采访的瑞典籍华人蒋大龙说,这些就是瑞典生物燃烧发电厂发电用的荆条。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一次次世界石油危机,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80年代,丹麦BWE公司率先研发了秸秆生物燃烧发电技术,并在198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此后,这种技术逐渐在北欧推广。蒋大龙说,瑞典人管荆条叫“沙莱斯”(SALES),它再生能力强,种下后不用再种,割了又长,长高了又割,省力、省时、省投入,用家乡的话说,收割荆条“就像割韭菜,不是拔大葱”。

 

    蒋大龙的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他说,我们老家荒山、荒坡很多,还有黄河两岸的荒滩,如果广种荆条,将是一块很大的生物资源。荆条根系发达,能够保持水土,种植荆条对于改善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很有好处。另外,现在退耕还林地区的农民普遍担心8年政策补贴期一过,生产生活怎么办,如果种植荆条用于发电,既可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保证退耕还林退得下、守得住、不反弹。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初种植这片荆条的农民欧文·叶立信。欧文说,他种的是一种叫“比特”的荆条,这种植物抗寒、抗旱、抗干燥,对土地要求不高,割了以后又长。如果要大面积种植,只要把“比特”斜剪成一段一段的苗木,插入土中就行, 很快就长成一片。它的根系特别发达,发育能力特别强,插一根往往形成一片,生长茂盛。“比特”热卡高,一吨“比特”能抵一吨煤,所以人们称之为地上长的“煤田”和“油田”。瑞典粮食曾经供过于求,于是好多农民不种粮食改种“比特”,收割后卖给电厂发电。

 

    在丹麦,记者在南部的洛兰岛参观了马里博秸秆发电厂。电厂实行热电联供,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年发电5000小时,为马里博和萨克斯克宾两个镇5万人口供应热和电。

 

    记者进入这家发电厂,仅在中央控制室见到两三人值班。负责电厂技术安全管理的斯文逊工程师说,全厂连厂长在内一共只有10名职工,电厂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做到无人值守。记者仔细察看了电厂的整个运行流程:传送带将库里的秸秆一捆接一捆地送往封闭型切割装置,加工切割成一段段不规则的短秆;短秆被源源不断地送进焚烧炉燃烧;540摄氏度的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另有专门的管道供热;与电厂烟囱相连的管道中部装有一个较大的漏斗状滤器,专门回收炉灰,作为肥料提供给农民。斯文逊告诉记者,炉灰是很好的钾肥,农民每卖一吨秸秆不仅能得到400丹麦克朗(1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34元),还能免费得到电厂返还的40公斤炉灰。整个秸秆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没有多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丹麦工业高度发达,但20年来,丹麦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增加能源消费量,反而从石油进口国变成出口国,现在的石油消费量只有1973年的一半,而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满足了24%的能源需求。如今,丹麦已建成130家秸秆发电厂。

 

    丹麦BWE公司总裁叶利克对记者说,BWE公司对中国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做过调查,发现河北每年有4000多万吨秸秆被农民烧掉,相当于2000万吨煤。这么多秸秆如果以县、镇为单位收集起来,至少可以供应100家小秸秆发电厂。我们的专家看到农民野外焚烧秸秆时很痛心,这种所谓的废料被利用起来转化为电力和热能,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多大的作用啊!因此,BWE决定今后在中国建设秸秆发电厂。

 

    谈起中国开发生物能源的前景,瑞典农业大学生物能源研究所所长马帝·珀尔加很激动,他不停地向记者强调,**大的油田,**大的煤田,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而不是挖出来的,而中国,有世界上**丰富的地上“油田”和“煤田”。

 

    显然,作为**大“油田”的主人,我们并没有做好挖掘的准备,依然在守着“油田”闹“油荒”。马帝曾多次同中国有关方面联系,却石沉大海,始终得不到回应。见到记者,他很高兴,说:“终于有中国人同我联系了!”

 

(信息来源: 新华网)    

 

 

 




发表于 @ 2008年06月30日 23:13:00 |点击数(

旧一篇:循环经济在国外:阿根廷“免耕直播”好处多 | 新一篇:国外除草新技术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18
本周点击:535
本月点击:3294
点击总数:469989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