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文化创造奇迹
罗晓/文
在一拖集团公司乃至全国机械行业,有一个曾经颇有名气的质量管理小组。这个小组之所以有名气,是因为他们靠科学正确的方法引领职工向质量要效益,结果,小组所在的车间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水平的流水生产线,创造出了目前国内行业**流的质量水平。面对这一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行业专家惊奇之余,翘指啧啧称赞“了不起!”
日前,记者怀着敬佩之意到这个小组“探秘”。小组负责人、全国机械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禹金旺打开“荣誉箱”,向记者展示了他们近十年来在质量管理方面连续获得的一系列国家级荣誉。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坦言相告,他们铸钢厂造型车间能够创造质量水平行业领先的业绩,与车间多少年来坚持在全体职工中倡导“造型车间质量文化”密切相关,质量文化是他们车间凝聚职工、激励职工须臾不可分离的“法宝”。
造型工序是铸造生产各种矛盾的汇集地,在铸件质量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身为高级技师、铸钢厂造型车间质量“主管”的禹金旺,在被人视为热加工单位里**苦**累地方的造型车间辛勤劳碌了30多年。1995年, 车间根据现实需要,科学提炼出了“造型车间质量文化”,要求职工“质量优先统全局,精雕细刻造砂型”。在推行车间质量文化的过程中,禹金旺与车间领导、老师傅为了实现职工技能、产物质量“双提高”,他们认真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及贯标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把工艺参数、工艺操作要点编制成七言八句的“造型工艺操作一口清顺口溜”“造型工艺参数一口清顺口溜”,在全车间职工中推广试行。由于顺口溜将技术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的紧密,并且内容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记,容易操作,因而受到职工们的欢迎。在以后的时间里,禹金旺等人本着规范岗位操作技术、使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的目的,又相继编撰了造型机床工、下芯工、合箱工、去卡工“工艺操作规范顺口溜”和“造型车间职业道德箴言”等。禹金旺他们编成的顺口溜语言风趣洗炼、明白如话,内容概括全面、易学好用,被职工们奉为“学习的快餐”、“生产的妙诀”。职工们反映说,这些顺口溜方便实用,不容易忘掉,执行起来效果出奇的好。
公司文化是员工行为习惯的总和,它靠无形的文化力量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造型车间质量文化”来源于公司火热的现实生活,具有入脑、入耳的“亲和力”,职工们在实践这种文化的过程中,价值理念、生产操作习惯逐渐养成。具有潜移默化影响力的质量文化,为统一造型车间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在机器轰鸣、生产工人紧张繁忙的Z148B造型流水线采访时看到,在多次被评为“红旗设备”的造型线主机前,操作人员生产间隙不忘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漆见底色铁发光,气路畅通润滑良”。在造型机“咚咚”的震响声中,生产工人认真执行“模型光洁亮又明,砂子扒得四面平、、、、、、一型一吹散砂团,合箱平稳卡不松”工序操作标准,他们将“粗活”干得细腻流畅,那动作、那神态就像在绣花、绘画一般。随着一箱箱“眉清目秀”的漂亮砂型脱颖而出,质量人员趋步上前,一丝不苟地进行质量抽检,结果显示:各项质量指标均在受控范围内。
据介绍,在培育和塑造“造型车间质量文化”的过程中,车间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需要不断地对车间质量文化进行丰富完善。在实践中,车间坚持开展“质量信得过”活动和具有“小、实、活、新”特点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通过常抓不懈的技术学习、质量教育,不断向职工灌输岗位工艺知识、质量新理念等,同时,通过铁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各道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比如他们在执行质量责任制时,采用班组代号、模型套号、零件序号和日期号,体现了质量管理的科学严肃性,真正把质量责任落实到了岗位和个人。车间质量管理小组还结合工艺规程要求、生产实践,科学制定了“造型工序操作十不准”“造型工序违反工艺现象30条考核标准”,这些标准充分体现了“热炉效应”。由于标准受到职工的认可,大家对标准熟记在心,生产工作中谁违反了那一条,该受到什么样的考核,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心知肚明,从而,使职工在头脑中始终绷紧了“质量第一”这根弦。
“质量文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造型俺们车间各项工作上台阶。”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个车间多次荣获全国机械行业质量管理荣誉桂。面对接踵而至的耀眼光环,车间对质量文化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公司开展的增效降本攻坚战中,他们积极开展 “质量信得过”活动,弘扬车间质量文化,用质量文化打造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实现了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良好生产成果,产物实物质量进一步提高,创造了产量、质量、目标成本和安全生产的历史**好成绩。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1日 05:1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