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产业研究>>
(推荐) 对公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我们所处的地球环境息息相关,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谐相处,才能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家园更美丽。但是,近年来人类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在加剧,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而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公司唯利是图。当前是我国国有经济新一轮布局、产业调整、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公司走什么样的经济增长之路,如何处理好公司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等确实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粗放型增长战略是制约国企发展的短板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和国企发展的短板就是粗放型增长战略,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污染经济和以消耗资源为主体的浪费经济。
上世纪50年代,我们学苏联,走的是自我封闭的重工业模式。然而,这个模式并不符合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本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使我们延误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又学习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追求资本生产率与利润**大化而忽视资源利用率与环境损失,因此,20多年后中国成了世界上**大的制造业国家,同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源损耗**严重的国家,中国在人均GDP400美元至1000美元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000美元至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污染。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15年后我们的经济总量翻两番时,污染负荷也会跟着翻两番。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公司在战略短板思维惯性的影响下,他们为获得经济快速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不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而且使公司在一场不惜体力的百米冲刺后疲惫而无奈地停顿下来,使公司发展在资源环境的制约下陷入窘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协调均衡。但是,时至今日,一些公司领导对科学发展观并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有的公司甚至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甩在一边,把员工健康置于脑后。
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换取的繁荣只是表面的、虚弱的,是推迟了执行的灾难。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走不通的,一些地方和公司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但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而且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
公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包括“绿色产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等,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在这方面,国家会采取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和环境标准加大公司的环境成本,也会出台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鼓励公司进行“绿色生产”。中国的国情需要公司走绿色发展道路,国际大潮流也迫使公司走绿色发展道路,社会责任更要求公司走绿色发展道路。
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公司实施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严峻挑战期,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公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自主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主体,但是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是公司管理的短板。因此,公司要从实现经济转型、缓解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并要摆在公司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当然,公司要创造价值首先必须盈利,所以有利润是基础,没有利润公司就无从发展,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但是,如果公司盲目扩张,不顾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不顾社会责任,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大化,就有可能损害国家的利益,威胁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重视公司短期利润提高的同时,必须把资产的质量提升、资本结构的改善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公司在生产产物、获得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节约能源、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为重点,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为出发点,突出公司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集约效益型、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安全环保型、人际和谐型公司。
(王斌)
发表于 @ 2008年07月16日 19:50: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