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专家观点>>
(推荐)
汇率改革四个要点
前些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纵论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并对货币政策做了精彩的分析与阐释。会后,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她说,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着上行的动力,各项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定,“把目前的政策贯彻、落实好,然后冷静地观察经济形势的发展。”
中国经济不会变冷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评价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经济会变冷吗?
吴晓灵: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面临正常的回调,但并不意味着经济会马上冷下来。中国目前的资源状况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来说,我国从2003年到2004年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以上后,资源已高度紧张,应该说是资源的可持续性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为了我们经济平稳持续的增长,发展速度就应该符合我国资源的供应能力;另外公司的效益也在下滑,国际贸易摩擦也在增大,这些都表明我们的经济不可能长期支持如此的高速增长。
虽然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在中央的调控下增幅有所减缓,这将有利于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格局,但是这种投资的减缓,并不是说明我们经济马上要冷了,要走向通缩了。
信贷松紧要看经济增长
经济观察报:正如您所说,我国经济处在制约和推动经济发展因素并存的敏感期,您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走向有什么样的判断?
吴晓灵:货币政策下半年会保持稳定,把目前的政策贯彻、落实好,然后冷静地观察经济形势的发展。
经济观察报:目前很多公司感觉信贷紧张,央行未来信贷政策是否会做调整?
吴晓灵:央行主要以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两大指标来判断信贷松紧。目前,我国的GDP保持着9.5%的增长。我们的银行系统对公司的短期贷款提供比例是世界上**高的,占GDP的70%,M2占GDP的比重是189%,也是世界上**高的。解决公司资金紧张的出路在于为公司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目前货币信贷形势基本上控制在年初预定的范围内,总体比较稳健。M2的增速可能有人认为13.3%的贷款幅度有点低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外汇进入太多了,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贷款的增长,同时短期票据、公司短期融资券和民间融资等等都一定程度替代了贷款的增长,而且各家公司集团也加强了资金的内部调度,减少了对贷款一定的需求。
贷款增幅虽然趋缓了,但是贷款结构有所改善。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短期融资占比上升。这种结构性的调整对于满足公司的短期资金需求是有好处的。从存款结构来说,居民和公司的活期存款增长不是太高,但是定期存款增加得比较多,这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资金错配的局面。
中央银行下调了超额准备金利率,目的就是要适当引导货币市场的利率下行,鼓励商业银行去发放贷款,使社会资金投向直接融资。目前直接融资发展滞后,央行一直在努力开辟直接融资渠道。另外加强资本约束和风险控制是银行改革的必然结果,所以银行今后贷款不可能增长很快,只会更慎重。
扩大内需从哪里入手
经济观察报:那么扩大内需呢?央行一直在强调要在控制投资的同时促进消费,应该怎么做?
吴晓灵:目前,中国必须改变过度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积极扩大内需,拓展国内市场。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总值占GDP的70%,其中出口达到40%以上,这说明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出口的大幅度增长,而没有很好地开辟国内市场,这样的一种发展格局就引发了很多贸易摩擦。应该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用内需来带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拉动内需从哪里入手,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由于很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正制约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因而要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这样才能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加大消费支出。
二是要加大劳动力成本,现在中国劳动力是不完全的劳动力成本,特别是农民工,仅能保持**低生活标准。以低价出口产物,以牺牲国内劳动者的福利为代价,使世界享受了中国低价劳动力的好处,却没有得来好评,反而增加了贸易摩擦。因此是时候思考我国的经济战略转型了。我们应该提高中国劳动力的待遇,**起码应该坚守**低工资保证,应该给所有的劳动者上好叁险。也许有人担心劳动力成本上去后出口会减少,但是劳动力的收入增长了,会增加在国内的消费,同样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
汇改四个要点
经济观察报:央行已经宣布调整汇率形成机制,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对此外界也有各种评论,您觉得这种调整的关键是什么?
吴晓灵:参考一篮子不同于盯住一篮子,盯住一篮子往往不考虑市场供求状况,篮子内货币的币值变了,汇率就会被动地进行调整。但我们现在的参考一篮子还需要
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所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在市场供求关系基础上参考一篮子货币,而且是有管理的、浮动的,一共四个要点。
经济观察报:公司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变化?在减少汇率改革对公司造成的冲击方面,你们有什么想法?
吴晓灵:公司和个人要学会适应金融价格工具的变化,也就是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我想大家不应该更多的关注汇率水平是升还是降,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利率和汇率的变动是永恒的,因为它是资金的价格,就要根据供求来变化,因而不要指望央行控制它的涨跌。
对于公司来说,关键是要锻炼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公司,都要学会运用衍生工具来管理自己的风险,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 选自《经济观察报》 )
发表于 @ 2008年07月16日 20:08: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