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管理经纬>>
(推荐)
我们应该怎样煮鸡蛋
萧 何
某杂志登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每天早餐都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中国人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洗漱或干点别的,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但德国人会用一个差不多刚好装得下一个鸡蛋的专门容器,下面焊一托盘,然后加满水,1分钟水就开了,3分钟就关火。关火之后他们利用余热再煮3分钟,把鸡蛋煮到刚刚达到营养价值**高的状态。接下来用凉水泡3分钟,使这个蛋很好打开,德国人认为这样做很标准。跟中国人相比,他们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同时还让鸡蛋达到了**佳的营养状态。
这则故事给我们两点启示。
启示一:同样的结果,不同的方式方法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中国人和德国人虽然两者同样是把鸡蛋煮熟,但德国人是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去执行,不但鸡蛋能煮熟,而且资源占用**少,效果也**佳(营养价值)。在公司里,无论是部门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在工作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都应该有各自“煮鸡蛋”的技巧,有自己的闪光点。不但能把工作这个“鸡蛋”煮熟,而且在“煮”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更在意资源占用和工作效果。
启示二:要学会总结,制定适宜的制度和标准,并严格执行。故事里的德国人在煮鸡蛋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非常适用的煮蛋程序和控制方法,并严格执行,结果每次用水、耗热**少,鸡蛋营养还**大。而中国人只求鸡蛋煮熟,没有注意观察并认真总结煮的学问,在煮的方式方法中较之德国人有明显的“水”和“热”的浪费现象,而且破坏了鸡蛋的营养价值。从我们国人经常讲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这句话里,也可以看出制度和标准的重要性来。因此,我们无论从事的是管理工作,还是产物的设计、生产、试验以及销售工作等,只有善于总结,及时制定并完善适宜的制度和标准,并严格执行,我们的工作才能得以持续改进,做到效率**到、效益**大、效果**佳。
发表于 @ 2008年07月25日 19:42: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