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专家观点>>

对于粮食的市场幻觉收藏

 

    

(推荐)

 

对于粮食的市场幻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 2008-06-16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自由派经济学家要说服的,不仅仅是目前人数已经微不足道的“相信计划经济而对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他们需要说服的是学术象牙塔之外的全世界。&苍产蝉辫;

  近期世界性的粮价暴涨,把粮食安全问题又突显出来。政府应对这种局面的一套组合拳,是不问可知的:强化耕地保护,增加种植补贴,以关税和审批手段抑制出口、鼓励进口,提高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线……&苍产蝉辫;

  但是,按照有的经济学家“自由放任”的理念,这事儿根本就不必紧张。因为:“只要市场在,就不愁买不到粮食。”“个人的粮食安全依靠市场,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样依靠市场。”“不管粮食价格涨到哪儿去,中国人绝对不会因为买不起粮而挨饿。”因此,“人们为市场而生产,或者说为利润而生产,大家就不会挨饿;为了吃饱饭而生产,反而可能挨饿。这就是市场的奇妙之处。岂止粮食如此,其他一切商品也莫不如此。相信计划经济而对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恰恰在这一点上犯糊涂”。&苍产蝉辫;

  我是相信市场经济,而对计划经济抱否定态度的。可我还是觉得,“岂止粮食如此,其他一切商品也莫不如此”这句断语,应该改为:“除粮食、军火等极少数商品以外,其他一切商品莫不如此。”&苍产蝉辫;

  农业作为一种产业,粮食作为一种商品,与其他一般产业和商品有大量的共同之处,市场规律对它们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是事实。但如果把它们当成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实验室里乖乖的小白鼠,那可就免不了犯糊涂。&苍产蝉辫;

  完全的市场化,要求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粮食种植业的第一要素是耕地,第二要素是劳动力,但这两样却都不能至少不能跨国自由流动。中国现有耕地18亿亩,美国是28亿亩。200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约5亿吨,而美国粮食总产量只有3.63亿吨。如果中国的农民能够买下美国的地,自己去种,全世界的粮食还不便宜得像自来水似的!但是,美国能卖吗?&苍产蝉辫;

  美国农民家庭收入中平均约有40%来自政府补贴,可知农业效益之差;多占10亿亩地,还少收1亿多吨粮,可知资源利用效率之低。如此效率之低的产业,竟然没有被竞争对手挤垮,反而在全世界挤垮无数同行,“独孤求败”。究其原因,盖因耕地和劳动力等要素跨国流动完全不自由,而粮食这个**终产物的流动相对有些自由,农业技术、农业机械、良种、肥料等要素的流动完全自由,这么一种“半吊子市场经济”组合,**后造就了世界上“懒惰的农民”(有人把美国农业称为“懒人农业”)相对于**勤奋的农民的竞争优势。找谁说理去?&苍产蝉辫;

  完全的市场化,要求市场信号即时响应。就是说,商品缺了就贵,贵了就有人增加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供应很快就会多起来。但粮食不是这样。今年少了,怎么着也得熬到明年,仅有的一点年度内调节弹性,是个别如美国这样有些富余休耕地的国家,能赶上茬口增播一季。市场信号响应慢的结果是:在一个较长时限内,无论粮食需求多么旺盛,价格怎么蹿高,可供应的总量却只有那么多。好在世界各国都没有请中国的经济学家当顾问,所以没人真拿粮食当钢材、水泥一样即用即买搞“零库存”,大家多多少少都保持了一些储备。市场一叫紧,首先被调节的就是储备。这次粮价剧烈波动,世界粮食储备就从去年年初能够满足169天的水平,迅速降到了目前的53天,为30年来**低点。如果储备挖完了还不能满足需求的话,价格信号就彻底失灵,在明年收获季节到来之前,您即便手拿金砖也无粮可买了!这正是粮食不同于石油的地方——同样涨价,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你出得起钱,随时都能买得到油。&苍产蝉辫;

  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一般的商品,其性能我们总可以找到另外的商品进行替代,油贵了我就买煤,煤贵了我烧酒精,再不行我开水电厂、核电厂。棉衣贵了可以改穿毛料的,肉太贵了可以改吃鱼。但是,至今还没有科学家发明出可以替代粮食的食物。也没有谁发现生产粮食不必在地里春种秋收,而在工厂车间里,合成出成吨的小麦或者玉米。

&苍产蝉辫; 聪明的经济学家指出:“世界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倒总是生产过剩,为卖不出去发愁。”这话当然对,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有购买力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不可能发生短缺现象。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卖不出去”总是和“买不起”同时存在。19世纪末期,是美国“自由放任”政策执行得**彻底的时期,由于粮价大幅下跌、卖不出去,许多农场主被迫将大量的粮食付之一炬,约半数的小农场主破产。而那个时候,我们知道,地球上大部分人还在挨饿,只不过他们因为缺钱,肠胃里的“实际需求”无法变成市场上的“有效需求”而已。&苍产蝉辫;

  粮食与一般市场流通商品**重要的区别,还在于其不可或缺性。吃不饱,轻则折寿,重则饿死人。吃饱肚子是每个人的刚性需求,是基本人权。联合国粮农组织是这么要求的:“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物。”当今之世,不管买得起买不起,都必须让人吃得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粮价必须足够低,让大多数穷人能够买得起;其次,实在买不起的那一部分绝对贫困人群,也能够通过各种救济渠道获得足够的食物。&苍产蝉辫;

  现在,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上来。诚如经济学家所言,不管粮食价格涨到多高,中国人都绝对不会因为买不起粮而挨饿。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实在是太多了,粮价即使再翻一番,进口粮食也只不过用掉外汇存量的两叁个百分点而已。我也相信,在和平年代,针对中国的粮食禁运不可能发生,“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苍产蝉辫;

  但是,聪明的经济学家想没想过,中国如果由一个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变成粮食进口大国,本身就犯了天下大忌!中国制造出的这一块需求增量,必然导致供应趋紧和价格趋涨,从而把相当一部分穷国的穷人赶出粮食市场。那时候,中国的“罪过”就大了,那少数几个粮食出口大国,会一边兴奋地对中国卖着高价,一边义正词严地指责你是制造饥荒、危害世界人权的罪魁祸首。&苍产蝉辫;

  如果按照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的意见搞农业,即使中国的总人口不再增加,恶劣局面也会很快变成现实。经济学家说:“就我国总体而言,我们每年进口的粮食一般是一两千万吨,没有超过叁千万吨的。”“如果进口两千万吨,只占世界贸易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根本威胁不到别国安全。”这种乐观的估计,是建立在目前政府对于粮食生产和流通严格管控基础上的。如果依照他的建议,放开对耕地转为工业或第叁产业用地的限制,假设18亿亩耕地由此减少3亿亩—也就是六分之一的话,那么,中国一年就需要增加进口约8000万吨粮食,这相当于美国的全部粮食出口量,相当于世界粮食市场年贸易量的叁分之一。不敢想象,需求暴增叁分之一,价格将会增长多少?世界上挨饿的人又将增加多少?&苍产蝉辫;

  假定人口不增加同时耕地也并不减少,中国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放任自流走下去的话,也仍会变成一个粮食进口大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减小。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人均粮食消耗的绝对数量,却是要不断增加的。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消耗量(包括变成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部分)约为380公斤,美国则为1000公斤出头儿,约为中国的3倍。差距如此之大,我们希望某一天自己能发展到美国水平的一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140公斤,不算过分吧?那么,我们将需进口1.8亿吨,也就是说,要买下国际间粮食流通总量的四分之叁。真走到那一步,甭说自己是“市场自由竞争”的胜利者,中国肯定球籍不保!&苍产蝉辫;

  经济学家还举例称,日本是粮食进口的第一大国,而从来没有谁批评日本进口太多抬高了世界粮价。这是因为,日本多年稳定的进口量,已经是当今国际粮食贸易常态体系的一部分。影响这个体系稳定的,是新增变量。后来者难以跟日本攀比。同样道理,为什么作为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大户的美国,在环保问题上受到的指责却远比中国和印度轻?就因为你是新加入进来的增量,你排放量增长得太快。&苍产蝉辫;

  也别以为日本有钱买米,就不愁过日子。**近粮价暴涨之后,大批粮食出口国宣布禁止或减少出口量。4月30日,日本联合瑞士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议对粮食出口国出台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作出一系列规定。没敢提不让人家限制出口,只是小心翼翼地希望“出口国在实施限禁行为前,必须向世贸组织农业委员会提交‘预先书面通知’”,另外,“要事先和利益受到重大影响的进口国商议”。结果,根本没人搭理。作为第一进口大国,60%的粮食得从别人那儿买进,容易吗?&苍产蝉辫;

  对于大多数国家——不管是出口国还是进口国,种粮都是一个不合算的行业。从需求端来说,在粮食市场上,不仅有购买力的需求要满足,而且购买力较低或完全没有购买力的那些需求,也要满足。但从供应端来说,第一它不可能白送,第二它不能低于成本价生产。粮价过低的时候,农民把粮食烧掉或倒进大海,即便这时候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挨饿,也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正如有的经济学家指出的,农民没有义务牺牲自己的利益,承担保障国家、国民粮食安全的责任。所以就需要从两端都进行补贴,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补贴。取消以各种名目出现的补贴,几乎就等于取消农业这个特别重要而又特别脆弱的行业。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自由派经济学家要说服的,不仅仅是目前人数已经微不足道的“相信计划经济而对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的人”。他们需要说服的是学术象牙塔之外的全世界。

 




发表于 @ 2008年07月25日 09:29:00 |点击数(

旧一篇:东方红 -C402\C502\602履带拖拉机 | 新一篇:中国“粮策”的回报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