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宏观视野>>

民企嬗变叁十年收藏

      

(推荐)&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民企嬗变叁十年

 

               文/郭成林   2008-7-15 13:35:06  《董事会》

 

  中国民企的发展,路之艰辛,道之复杂皆可称上冠绝全球,至今回望起来都让无数国人倍感唏嘘

  自1978年以来,中国民营公司的发展至少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1978年的启蒙(小岗村包干与吴仁宝,鲁冠球的乡镇公司探索)、1992年的生长(邓小平南巡讲话所引发的创业狂潮以及产权清晰化运动)、2001年的转折(中国加入奥罢翱)以及2005年的新生(《非公经济36条》的发布)。

 

  脉络一:于残缺的体制下启蒙

 

  1978年,中国**重大的经济事件并不是发生在城市里,而是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乡村。这年11月的一个夜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十几个衣衫褴褛、面色苍白的农民在昏暗油灯的帮助下签着一张契约。他们一个个轮替着按下指印,并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出现了第一个对非国有资本控制的生产方式的探索。

  同年在遥远的彼方,华西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农业学大寨”样板大队,但吴仁宝在高调学大寨的同时,却又在其中干着另外一套。早在1969年,他就抽调20人在村里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吴仁宝用这样一种很特殊的方式改造他的家乡,在华西村搞的那些小工厂却一直在地下运转。这些不受保护、偷偷摸摸的五金作坊成为了日后燎原中国的乡镇集体公司的胚胎,这正我国民营公司的第一根拐杖。

  而在北方天津静海县蔡公庄的大邱庄,一个叫禹作敏的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偷偷办起了一家冷轧带钢厂。在浙江,钱塘江畔的萧山县,鲁冠球创办的农机厂日后改名叫了万向节,当年它只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公司,可后来却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万向集团。这是我国民营公司的第二根拐杖。

  在这里,我们似乎把到了中国民营公司的发展脉搏:它的启蒙意识起自农村的包干,它的成长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源头,一是华西村式的乡村基层政权及其集体公司组织,二是鲁冠球工厂式的自主创业型公司。在日后很长的时间里,吴仁宝和鲁冠球都是中国乡镇公司**耀眼的启明星,但是他们的起点却相去甚远,前者始终依托在村级政府的身体上,而后者的崛起则大半是个人创造。这种差异在一开始并不起眼,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乡镇公司”一直是他们共用的一个概念,直到“产权”的归属成为一个问题时,他们的命运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飞奔。

 

  脉络二:如疯靡的野草般生长

 

  时间转眼来到1992年。

  1992年,在政府的中低层官员中出现了下海经商热,其中**为知名者,是中共元老薄一波之子、时任北京市旅游局局长的薄熙成,他于7月辞职下海,创办了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其他的创业者如陈东升是“92派”这个名词的发明者,他选择当时在国内一片空白的拍卖业,成立了嘉德拍卖公司,到了1996年,嘉德已经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拍卖公司。就在这一年,陈东升又募资创办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还有太多的创业故事发生在那个不平静的1992年,并且这一次的变革潮与1978年的那次带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如这次创业者中有不少是从政府官员辞职的,他们的出现代表了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开始摒弃国有资本,转而投向民营资本的怀抱;他们的快速崛起和成功宣告着民营公司作为一支能和国有公司独立博弈的力量正式站上了历史舞台。虽然你可以说在十年前许多打着“乡镇公司”帽子的民营公司早已崛起,但在产权制度上前者迷顿而后者清晰;虽然你可以质疑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崛起的手段和路径带有灰色的成分,但我们仍然应该称颂一个允许“野草”疯靡的魅力年代,同时见证那个“民营公司元年”的华丽诞生。

 

  脉络叁:在突破的喜悦中转折

 

  2001年的中国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大起之年”,麦肯锡年轻的合伙人比尔曼在一份他撰写的《2001年中国新生公司调查》的报告中惊讶地指出:今年,中国市场新诞生的民营公司超过了过去五年之总和。

  2001年,就是在这全民性的狂热中,有叁个民营公司家受到了入世的“感召”。他们觉得重大的机遇就在眼前,并认为当许多垄断行业将对外资开放之时,自然就没理由再对民企关闭大门。于是他们决定实行“突破”计划。

  第一个人是着名的农业大王刘永好。2001年5月,他宣布持有民生银行7.9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这在当时轰动全国,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政策永远是限制民营公司的,特别是在金融业上;第二个人则是一直默默无名的吴鹰,他带着自己的小灵通利用国有垄断公司内部的战争一举入世,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还狠狠地分了一大杯羹;第叁个值得记忆的人是李书福,在2001年到来的时候,这个外表绝对草根的公司家意外地拿到了第一张民营公司造车的许可证。这年11月9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第六批《车辆生产公司及产物公告》,一款名为“吉利闯尝6360”的陌生车型赫然在榜。在共和国的汽车史上,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叁件极有寓意的商业事件告诉我们,2001年不是一个平凡的年度。这一年,随着我们进入了世贸组织,曾有无数的刘永好们,吴鹰们和李书福们欢欣鼓舞的认为中国的入世将带给自己更规范的市场环境,更热络的经济格局,让他们能“突破”桎梏,放手与国营公司、外资公司同台竞争。而如今,7年光阴飞逝,刘永好的“巧妙入股”已然成为了历史的绝唱,讽刺的是在2004年启动的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中更清一色地选择外资作为战略伙伴,将本国的民营资本弃如敝履;同时,吴鹰这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在盘旋于垄断利益上空不足叁年后便折翼而落;剩下刚刚突围的李书福驾驶着他心爱的吉利车在一群外资的内外包夹中艰苦转型!

 

  脉络四:经危难的时代后新生

 

  在入世的叁年之后,我们看到了许多民企的集中崩溃。

  从2004年年初伊始,国务院明确要求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叁大行业进行清理检查,与此同时,对房地产进行高调整治,3月到5月之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措施,包括:控制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严格土地管理,坚决制止乱占耕地;认真清理和整顿在建和新建的项目等等。

  在房地产行业,那些对政策风险防范较少的公司出现了资金危机,其中天津顺驰是**大的失败者;尤其富有意义的是一个号称拥有1200亿元资产的“中国**大民营公司”德隆集团,这是一家驻地新疆,实业做得非常好的公司,但由于政策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它转而向资本市场伸出黑手,并**终于2004年崩溃。

  除此之外,还有四川托普、科龙电器也都纷纷坍塌于2004年前后,那一年,几乎所有踮着脚踏入国有垄断行业的民企都遭受了溃败。然而历史总是出人意料的戏剧性,谁能想象沉到谷底的中国民营公司马上便迎来了一生中**大的转机。

  2005年的2月25日,《非公经济36条》文件出台,《对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这份文件的全称,这是中国建国50年来第一个对于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虽然在文件发布叁年后的今天,民营公司依然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宏观调控中的资金链条脆弱,包括进入壁垒下的投资结构失衡,包括民营公司家的生存困境等等,但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对文件没有贯彻执行所导致的。

  2005年至2008年以来中国民企的生存状况有所改善,尽管步履很缓慢,但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在一些曾经壁垒森严的行业中,我们也看到了民营公司影影绰绰的身形,如航空业中东星和春秋的成功,如上海地区一部分公用事业对民企的外包,也如2007年深圳地区的银行放宽对中小公司的应收账款可抵押融资的门槛。

  坎坷的历史演进至此,我们才看到了今天一个鲜活丰满的民企群落。30年来,他们仿佛一只逐渐被压扁的皮球,经历过磨难而活下来的。

  




发表于 @ 2008年07月26日 00:59:00 |点击数(

旧一篇:爱科缘何频频造访中国拖拉机公司 | 新一篇:公司如何变成长跑健将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