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农机故事>>

一台中耕机带来的改变收藏

 

 

      

(推荐)

    

一台中耕机带来的改变

 

  两年前,南靖南冠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与台湾昶维工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引进其“可控制转向中耕管理机”专利成果,成为我省首个闽台农机合作项目,次年获评“2007年度中国·福建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十大优秀转化项目”。  

  两年来,中耕机的热销,为我省农机生产商们带来什么启示?花钱买机器的农民,又从中得到什么实惠?

  

  2004年,罗文迁对中耕机还是个外行。

  

  有一次,还在南靖做钢构生意的他和几个台湾客户聊天,无意中听台资公司龙之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赖秋水说起一件“怪事”——在台湾,二十几年前,他就在乡下见到机器在田里“突突”地开来开去,可是一直到现在,大陆农村还是到处可见扛着锄头的农民。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罗文迁闻到了商机。和机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他**知道人力远非机器可比。“好是好,可是大陆的农民恐怕还接受不了吧。”赖秋水的顾虑其实也正是罗文迁所担心的,罗文迁决定自己去农村走一趟。

  

  农民为啥“不用”农机

  

  罗文迁开着车回到当年自己曾经插过队的农村。大片的土地抛荒,村里剩下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用工紧缺,**让农业大户头疼。这几年,年轻人大都去城里打工了,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用工紧张的时候,常常出高价都雇不到工。  

  一些大户告诉罗文迁,他们也曾经想买一些设备回来代替人工,但市面上的机器更多的还是适合于北方平原,拿到南方的丘陵地带则大而笨拙,不符合本地生产需求。比如水仙花开沟,要求只能限制在30到40厘米,大型机械就无法执行操作。种茶叶的山坡地,大机器则连上都上不去。南方虽然也有少数几个厂家在生产中耕机,但多为中低端产物,技术还处在摸索完善中。因此,在漳州农村,除了松土机等简易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大都还延续着祖辈相传的耕作方式。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罗文迁得出结论,眼下,农村劳动力日减,机械替代人力和畜力已是大势所趋,农业机械不是没人要,而是农民有需求却找不到适销对路的产物。只要产物质量可靠,大户愿意出钱买,散户也可以雇机手来代耕,销路应当不成问题。

  

  台湾“开”来的中耕机

  

  那么,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罗文迁不禁想起了和赖秋水的那次对话。既然台湾的农机技术已经相当先进,并且他们多山的农业耕作环境与大陆南方又相似,何不直接与他们对接,合作生产。  

  于是,罗文迁拜托赖秋水帮他在台湾寻找有投资合作意向的农机公司。叁个月后,赖秋水给罗文迁推荐了四家台湾知名农机公司。经过几次电话联络,台湾昶维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景仁决定亲自来南靖走一趟。  

  在数次的考察论证后,做了二十几年农机的何景仁得出结论,大陆正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期,而这也恰是凭借先进技术占领农机市场的绝佳时机。2005年,罗文迁的南冠机械工业有限公司与昶维工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引进其“可控制转向中耕管理机”专利成果。2006年,“可控制转向中耕管理机”被南靖县委、县政府推荐为中国·福建6·18项目成果交易会项目,双方正式完成对接,并成立了南冠文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同年5月,1骋系列叁个型号中耕管理机样机试制完成。  

  轻便,人性化设计,易操作,适合在狭窄或倾斜地作业,是南冠文丰生产的农丰牌汽油中耕管理机的**大特点。据介绍,1GS系列的耕刀和行走轮均能正反向旋转,可以正反双向耕作,残耕面积小。偏心培土刀具有旋切土壤功能,又有抛土功能,为国内小型耕耘机械上所少见。加上机身仅重156公斤,农户还可根据农作物情况,更换从20到60厘米7种不等的刀具。一台可控制转向中耕管理机,可广泛适用于山地果园、大棚蔬菜园等,完成中耕除草、培土等多种田间作业。 2006年10月,1G系列中耕管理机顺利通过省新产物新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

  

  20头牛=1台中耕机

  

  第一个购买农丰牌汽油中耕管理机的是丰田镇保林村的代耕专业户陈明光。  

  去年正月十九,陈明光把机器拉回家,没两天就开进了甘蔗地。一天下来,10多亩的耕作面积把陈明光自己吓了一跳。因为按照以往,人力加牛力,两天也才能耕作一亩。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陈明光每亩的收费在20元到30元不等。扣除汽油、刀具损耗,代耕一亩的纯收入有12到20元,一天可净挣150元左右。因为这机子除草、培土、开沟什么的都能干,而且做得规范到位,陈明光常常是被农户抢着请去。当年他代耕了2000多亩地,总收入近4万元。  

  接着,一些生产大户也开始尝试着购买一两台机器供自己使用。东山县陈城镇的张志强家的大葱长到10厘米高的时候,他雇人把新买的机器开了进去。“以前,一个熟练工一天顶多培一亩多的地,现在用机器能培上十六七亩”。张志强算了笔细账,自己的1000亩农地,雇一个工人培一亩地工钱50元,全部培完需要花费5万。而用上中耕机,一亩耗油6元,刀具损耗2元,雇一个机手一天100元,培完1000亩地总共只需1.4万。一季大葱需要培土五到六次,一季下来每亩就可以省下160元。并且,用机器培土密而均匀,相较人工培土,长出来的大葱的葱白段要长了近5厘米,品质更好,价钱自然也就上去了。  

  良好稳定的性能,适中的售价使得首批生产的中耕机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如今,农丰牌汽油中耕管理机已经销往广东、宁夏等9省,销售网络正逐渐成型。今年,他们计划生产4000台投放市场。&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3日 18:01:00 |点击数(

旧一篇:拖拉机行驶无力的诊断 | 新一篇:参股海外矿企步履维艰 盼国家力量支持推动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