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专家观点>>
张小虞细述车用发动机“今生来世”
张小虞**近经常提到叁个“叁”。
第一个“叁”是汽车工业“十五”计划提前叁年完成,2002年汽车产量就已超过300万辆。
第二个“叁”是过去五年汽车产量增长了叁倍,这在我国汽车工业50多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放眼世界汽车工业史也是如此。
**后一个“叁”是我国将成为世界第叁大汽车生产国。目前,美国本土汽车产量1100万辆,日本800万辆,德国540万辆。去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如果今年仍然按照15%的速度增长,我国汽车总产量将达到600万辆。即便这一目标不能实现,超越德国也是大势所趋。
内燃机是汽车的心脏,汽车发展势必推动内燃机发展,汽车的未来就是内燃机的未来。那么,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如何,而中国汽车又需要一颗怎样的“心”呢?
需求量:2020年我国将成**大汽车生产国
张小虞这样描述中国汽车工业的过去与未来。
2000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起点重要的标志是“十五”计划明确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轿车特别是家用轿车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是长期压抑的结果。
2001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2002年增长38%,2003年增长36%。这几年当中轿车的增长幅度大概在70%词80%。
去年实施宏观调控之后,汽车工业就进入到一个“新的调整期”,这个调整期的重要标志是它的增长幅度回归理性。
预计2005年,汽车将保持15%的增长,产量在560万到580万辆。
2006年到2010年的这五年期间总体上仍将在结构调整中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产量增长幅度大概在10%到15%。2010年汽车的总产量将达到800万到1000万辆,会居于世界上的第二位,成为主要的汽车生产国。
到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会达到1400万到1800万辆,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按照人均计算的产量和保有量,仍然低于全世界人均产量和人均保有量。
上面说的还不包括摩托车,摩托车去年全国生产1500万辆,出口400万辆。
需求结构:柴油机和非燃油内燃机受宠
“柴油机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张小虞说。
按照500万辆总产量计算,我国汽车配备柴油机的比例大概在28%,主要是在商用车方面。下一步轻型和微型汽车配柴油机的比例将会提高,**近好几个柴油机厂都在研制微型车柴油机。
微型卡车和微型客车大概每年产量为40万辆,这是一个适合于中国中小城镇和农村消费的车型,有一段时间增长速度比轿车还快。
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配备柴油机的比例会超过40%,原因就在于20%的轿车将实现柴油化。
轿车柴油化也讨论了若干年了,去年6月1日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轿车柴油化,轿车柴油化的趋势会加快。欧洲柴油轿车的比例超过了40%,有的国家柴油轿车的比例已经超过60%。
此外,非燃油内燃机的比例也将会有所提高,除了汽油、柴油之外,根据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目前前景看好的有乙醇、甲醇、二甲醚、天然气,借西气东输的东风,沿线将会有很多城市客车、公共汽车、卡车、出租汽车用上天然气。
非燃油内燃机比例提高绝非偶然,据悉,我国开采出来的煤有40%是不能直接燃烧的,人们只能通过煤的气化或者液化加以利用。煤液化生成甲醇,眼下在甲醇资源比较富的地方,已经开始在燃油中搀用15%的甲醇。
15%的甲醇搀烧在汽油里面,用户基本上感觉不出来,等于赚了15%油和甲醇的差价,当然,这样做是不规范的。
技术需求:油耗排放噪声叁足鼎立
张小虞认为,内燃机行业只有做技术上的彻底的结构性调整,才可能持续快速发展。
从油耗指标角度来讲,内燃机制造业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先讲一个大账,到2020年,整个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汽车产业的速度也要翻两番,但是能源怎么算账都只能翻一番。
还有,国家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去年进口了1亿吨的原油,依赖度大概接近40%,交通运输行业消耗石油资源70%,而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消耗占70%。换言之,汽车行业消耗了将近50%的石油资源,油价还会上涨,国家在适当的时候要实行燃油税,汽车燃料能耗限制的第一个标准已经开始执行,按照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2010年以前,汽车的整个能耗的指标要下降15%。
从这个意义上讲,车用内燃机甚至讲整个内燃机行业持续发展的第一个障碍是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能源方面的论证已经很多了,除了节约能源以外,目前汽车行业的捷径就是柴油化。
第二,我国执行排放法规比国外晚了十年,但到达终点的时间要一样,那就是2010年。2010年要跟国际接轨,起码要达到欧Ⅳ标准要求。内燃机制造业要用10年的时间完成国外先进国家20年在排放上的技术进步。
北京已经正式发布2005年7月1日执行欧Ⅲ标准,从欧Ⅱ到欧Ⅲ,排放物绝对量要减少75%,柴油机没有电控和高压共轨技术不可能实现这一跨越。
张小虞提醒公司,要根据国家实施排放法规的进程,预先做好准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他举例说:“当年在汽车行业执行电喷的时候,全国大概有50家化油器厂关门,预先怎么打招呼都不行,因为这些公司认为自己是国有公司,国家不可能不管。国家怎么管?技术进步,关系到社会公众,关系到国家持续协调发展,这种技术进步谁也挡不住,公司挡不住,一个行业也挡不住。”
第叁个技术问题就是噪声,张小虞透露,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制定相关政策,汽车噪声很有可能被限制在86分贝以内。
这样一来,很多发动机的结构都要变,铁质的要改成铸铝的,所有的噪声控制方式都要用上,这个目前还停留在讨论阶段。“讨论归讨论,我劝大家尽早准备。”张小虞**后说。
(选于《中国信息报》)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3日 20:44: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