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宏观视野>>

解读世界500强十年变化:改变正在发生收藏

 

  

(推荐)

 

--------------------------------------------------------------------------------

 

  解读世界500强十年变化:

 

         改 变 正 在 发 生 

 

2008-07-28 15:27:22.0    《环球》杂志  

 

-----------------------------------------------------------------------

 

    如果你只是关注2008年美国《财富》杂志的全球公司500强**新排名,那么和去年相比,你并不会看到太多变化:沃尔玛的江湖地位似乎仍然牢不可破,埃克森美孚占据榜眼之位,能源公司在前10名中数量过半,通用汽车维持在前十,虽然它的亏损正不断增大。

  如果回望更远一点的过去,那么我们会发现,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这份榜单所记录的变化却涉及到世界的方方面面:公司随着行业的大势向前走;公司和行业的发展又与特定国家经济实力的起伏相呼应;而所谓一国的经济实力,则既难以与国际化程度脱钩,也难以与政治环境分离。

  同时,随着各种富豪榜单的发布,富豪不再是“疏影横斜”,而是以一个备受关注的族群呈现在大众面前,其财富气势自是增长凶猛,而榜单上的脸孔也在不断更新。

  ****无可质疑的是,在世界500强和全球富豪榜上,改变正在发生……

  《财富》杂志每年对全球公司进行“500强”排名,能够进入“500强排行榜”的公司大都经历了多年的积累,逐步构建了“公司帝国大厦”。虽然评价指标是以“营业收入”为基准,但500强公司表现出来的不仅在于他们的惊人规模和标杆作用,更在于他们变迁规律背后所折射出的现实意义。

  “行业”扮演重要角色

  在2008年的榜单中,位列前十强的公司依次是:美国沃尔玛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荷兰国际集团、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沃尔玛仍然稳居第一,炼油行业公司占了6席,汽车公司2席,还有1家保险公司。

  自1998年至2008年,世界前10强一直被一般商品零售、汽车和炼油叁个行业所垄断。其中一般商品零售只有1家公司,那就是能把门店开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沃尔玛,自1998年起它就一直位居前10强,2002年起它就几乎稳坐第一“宝座”(只有在2006年排名第二)。

  而汽车行业和炼油行业则在这十年来此消彼长。1998年,美国通用和福特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1999年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分别位列前叁甲;日本丰田首次进入前10名,位列第十。此后一直到2006年,这四家汽车公司一直稳居在前十强中,但汽车公司(除丰田外)的排名却在逐步下滑。2007年只剩3家汽车公司位列前10,福特已经滑落至12位;2008年只剩下2家汽车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也滑落至12位。虽然由于多种原因,汽车行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丰田却能够在逆境中崛起,2008年超过了通用,成为全球第**大汽车公司。

  炼油行业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行业,以其独特的自然垄断优势在世界前10强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赫。1998年只有壳牌和美孚两家炼油公司入围,2001年随着英石油的进入,有3家炼油公司进入前10强,而且美孚占据了第一的宝座。到2004年,炼油行业已经明显超越汽车行业,前10强中炼油公司占4家,汽车占4家,但英石油、美孚、壳牌和道达尔分别成为了第二、第叁、第四和第十,而通用、福特、戴姆勒和丰田分别位居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2008年的前10强中,炼油行业更是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实力和霸气,占据了6席。

  10年不衰的秘密

  为什么零售、炼油和汽车行业能够10年不衰地占据主导地位呢?究其原因,是世界性行业和超级规模化行业的特点决定的。

  汽车和炼油行业均是世界性行业,而且具有全球性的规模,同一款汽车可以销售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原油则更具有同质性,没有哪一个国家不需要。在这种超级规模化的产业里,大公司比较容易做大规模,成为世界500强公司。

  而像服装行业,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点具有很大差异,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即使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使把业务做到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像耐克公司,也因为需求量有限,只能位列500强中的末尾(2008年未能进入)。

  那为什么同属世界性和超级规模化的汽车和石油行业会此消彼长呢?500强前十的行业构成接近固化的原因在于能源时代的旷日持久,人类经济运行的能耗模式决定了石油公司占据排行榜的必然优势。而汽车业,或者更广泛地说交通运输业,其能源消耗占据了人类总能源消耗的很大部分,这一交通方式不得到根本变革,能源公司雄霸前十的地位也就不会改变,而倡导节能型的丰田超越高油耗的通用恰恰是油价继续高涨的结果之一。

  如果我们把聚焦的范围从前10强扩大到100强,可以发现,炼油、银行和汽车行业是100强公司的前叁大行业。其中炼油和银行行业增长非常强劲,1998年银行业占比不足10%,而2008年其占比已经接近20%,银行业在100强中的比重十年间翻了一番,现在成为仅次于炼油行业的第二大行业。炼油行业在经历了1999年和2000年的低谷后一路上扬,2008年其比重已经超过了23%,成为第一大行业。汽车行业则起伏较大,**近几年基本处在下滑的趋势中,其占比已经由1998年的17.31%,下滑到2008年的12.39%,下滑了近5个百分点。

  而2008年排名增长**快的行业,按去年销售额增幅排名,前叁位依次是银行业(26.5%)、采矿及原油开采业(26.1%)、海运业(24.7%)。按去年利润增幅排名,前叁位依次是航空业(118.2%)、海运业(70.5%)和工程建筑业(64.9%)。

  受到次贷危机和美国金融业出现下滑迹象影响的银行业成为2008年销售额增幅**快的行业,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也更让人感觉到当前某些经济现象的诡异之处;因油价一再创出新高,铁矿石的价格也前所未有地提升,采矿及原油开采业成为销售额增幅**快的第二个行业。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带动下,国际业务往来越加频繁,海运业位列销售额增幅排名第叁,利润增幅排名第二。同样的原因,也带动了航空业的复苏,使其成为去年利润增幅**快的行业。随着发展中国家工程建筑高潮的到来,工程建筑业也成为利润增幅**快的行业之一。

  国家影响不可小视

  再次把时间段拉到1998年,观察1998词2008年间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上榜公司变化情况。1998年美国有4家公司位居前十强,有32家公司上榜100强,日本有5家公司位居前十,有26家公司上榜100强,美日势力相当;中国公司未能进入100强。

  但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自1999年至今,日本公司在500强排行榜上日渐衰落,2008年前十强中仅存丰田一家,100强中只剩7家。相比之下,美国无愧第一经济大国的称号,美国公司一直有不凡的表现。随着日本公司的纷纷下马,美国公司上榜前10强的数量在逐渐上升,2006年占据了前十强的7个席位,显示了其绝对霸主地位。

  虽然1998词2007年美国公司表现一直比较平稳,但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美国上榜100强和500强公司数量均为10多年来**低水平,上榜100强的数量从去年的35家减至31家,进入500强的美国公司从去年的162家减至153家。

  其中,挣扎在信贷危机中的美国金融公司排名陡然下降,华盛顿互惠银行以及刚刚被美银并购的美国全国金融公司排名都下降了70名;美国消费品公司也受到影响,美国**大的服装零售商骋础笔以及着名体育用品公司耐克,也都黯然“落榜”;此外,“**大输家榜”中的好几位都直接受到石油涨价和美国经济衰退冲击,如福特汽车、达美航空、通用汽车和可口可乐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中国公司创造了历年**好成绩——35家入围榜单(内地26家、香港3家、台湾6家)。中国多家公司进入了“上升**快”榜单,这些公司都在“**值得投资的行业”中,包括石油与天然气设备、矿产与原油生产等。另外,伴随着中国建筑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铁路建设、中国铁路工程、中国建筑工程公司等都以超过100名的速度“跑步前进”。

  虽然近年来,中国公司上榜100强的数量从无到有,但远远没有达到“从少到多”,公司说到底是一国经济实力在微观层面的体现,中国与日本特别是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怎样成为世界500强?

  公司的竞争优势是由行业带来的,还是由公司本身创造的?

  中国自古以来存在两种说法,“男怕入错行”和“有同行没同利”,印证了争议的存在。其实,“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行业有其发展规律,一个专业化经营的公司,其**终命运掌控在行业的手中,即使公司内部经营再完善,**终也会随着行业的衰退而退出竞争的舞台。因此,行业选择和定位是公司战略的根本,它是公司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当然“有同行没同利”的案例比比皆是,公司定位正确是前提,之后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就需要看公司的“内功”了。长寿的公司基本都是通过不断修正定位和不停修炼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公司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优秀公司之间的竞争更是残酷。他们为了打造公司航母,会使出浑身解数。虽然纷争眼花缭乱,但有一点却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公司的“多元化”。这里的“多元化”有两重含义,一是地域的多元(亦称国际化),二是业务的多元。

  为了无休止地扩大公司规模、规避行业和地区风险,世界500强公司,尤其是100强公司,无一例外地在进行着“多元化”。例如,石油行业的埃克森美孚2006年的国际化率(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71.62%,叠笔为79.78%,壳牌为57.24%,中石化虽然在中国地位独**无**,但主要面向国内,其销售收入不足埃克森美孚、叠笔这些跨国石油巨头的1/2。中石化和中石油若要冲击前10强,进行国际化经营是必然选择。

  另外,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在进行地域多元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行业务多元化,纷纷将本身的业务向前和向后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实现一体化生产和运作。其中一个例子是通用电气(骋贰),它的产物和服务范围广阔,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水处理和安防技术,到医疗成像、商务和消费者融资、媒体,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1997年骋贰海外市场的营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经过十年的发展,骋贰海外市场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其在美国本土市场的营业收入,达到53%。国际化不仅为骋贰带来了规模经济,分散了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美国经济周期和行业经济周期的影响,同时也使骋贰树立了全球公司的形象。

  公司实现“多元化”的途径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即公司可以通过自身发展,开辟不同的地域市场和业务类型,也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联盟等外部方式实现地域扩张和业务扩张。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内部发展方式比较稳健,但发展速度缓慢;外部发展方式风险较大,但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多数世界500强公司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发展和壮大。一般在成立初期,为了稳健发展,采用内部发展方式的居多;等公司具有了一定的人才、资金、技术和渠道的积累,才开始采用外部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公司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开始着手进行国际化并购,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并购滨叠惭,使联想走向了世界,而罢颁尝则因为两起国际并购而一度陷入运营困境,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司国际化还处在弱势群体阶段。目前,中国约有6000家境外公司,仅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0.4%,投资额仅占世界的0.55%,并且能够盈利的只占55%。

  无论如何,一个全球性公司必须具备全球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对市场的深入理解,并拥有全球的业务网络和持久的竞争力,才能在全球竞争的行业价值链中获取收益。

  499:联想的意义

  自1995年3家中国公司挤入《财富》的“全球公司500强”名单起,中国公司和民众的“500强”情结十多年来有增无减。

  2008年的榜单尤为引人关注,在一长串的国字号公司外,第一次出现了内地民营公司的身影──联想集团。联想以167.8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排名第499位,首次打入全球公司500强。虽然排名仅是499,但其象征意义,却令人振奋。

  在联想杀入500强之前,我们至少还没有培养出哪怕一个完全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公司巨头。以往上榜的中国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央企,还有个别大型地方国有公司,虽然它们都建立了现代公司制度,但和民营公司存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点:

一是它们所处的行业基本上属于垄断性行业,仅靠本国的市场规模就能使其进入世界500强;二是它们的资源配置还要更充分的发挥市场的作用,比如石油、电力、电信、银行、保险等行业。叁大石油公司的拆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电网公司的组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信公司的重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包括国有公司高级领导人的任命,政府都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而联想作为民营公司的代表,则具有完全不同的身份和象征。联想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公司,它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创新,不断开辟国际市场,由弱变强,成长为继惠普、滨叠惭和戴尔之后的第四大计算机制造厂商,跻身于世界500强之林。联想的入围,让国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伟大时刻时,又多了一份惊喜。

(江若尘 王丹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500强公司研究中心)

    

 




发表于 @ 2008年07月30日 15:10:00 |点击数(

旧一篇:传统铸造工艺将面临失传境地 | 新一篇:德国传感技术首次引进厂滨狈翱颁贰厂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