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管理经纬>>

“管理丛林”话管理收藏

 

     

(推荐)

 

管理评估

     

               “管理丛林”话管理  

作者:赵春明

 

    二十多年来,从公司文化到流程再造,再到今日的公司资源计划,国内公司一步不落的模仿国际优秀公司的当期实践,花费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却少有成效。二十多年的学习经验或者说实践教训,让很多公司认识到,"标杆"不容易学习,管理时尚和流行概念更是无济于事,真正有效的方法只能是:首先科学地认识自身管理现状,然后在管理规划基础上,系统的实施管理改进活动,即让管理活动本身成为被管理和可管理对象。在这种实践背景下,"管理评估"作为一种需求,正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公司提出来。笔者所在的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近年来就不断遇到有这类咨询需求的客户。"管理评估"既是管理科学上一个比较生疏和新鲜的概念,也是国内公司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对它的研究,将使得管理"管理"成为可能。

    从管理史角度理解管理评估管理史上,曾有过四个对于公司相关方面评估的阶段性标志概念。第一个概念是"生产效率评估".上世纪50年代前,公司问题等同于工厂问题,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生产效率的提高上,"生产效率评估"因此成为公司管理关心的重要主题。第二个概念是"价值评估".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收购兼并成为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活动,对收购对象的价值判断是收购兼并的定价依据,因此,"价值评估"成为该时期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主题。第三个概念是"竞争力评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力成为很多公司普遍关注的概念,然而如何提高竞争力,则需要对自身的竞争力状况有清晰的认识,于是"竞争力评估"成为该时期研究较多、也特别受公司界关注的主题;第四个概念是"绩效评估".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公司竞争已从要素竞争走向综合竞争,以及公司对各层次管理对象的绩效管理越来越关注,对各层次管理对象的"绩效评估",也成为了该时期的重要管理主题之一。

    上述各类评估都是针对公司**终结果的评估。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生产效率评估"已经比较完善之外,其它各类评估现在还仍然很不完善,缺乏一个具有内在科学理性的、公认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然而,尽管管理科学的研究严重滞后公司管理实践的要求,公司管理实践还是在市场的筛选下、继续保持较高的速度发展着,**近十几年来,随着公司能力理论的兴起,公司越来越关心影响公司**终结果的各类"驱动因素"本身,许多务实的公司更加关心对各类"驱动因素"本身的深刻认识上,以求能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因此,对促成公司**终结果的具体要素的评估,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要求。然而,虽然管理者深知管理对当今公司的重要意义,是影响公司**终结果的一个重要"驱动性因素",但受制于管理科学本身发展的影响,对一个公司进行全面的"管理评估"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还很少,更多的是对管理中的某些具体方面进行一些评估而已,如人力资源评估、战略评估等,或者对公司的具体问题进行管理上的诊断。

    从管理实践史的角度加以理解,可以认为"管理评估"是公司基于运行结果实现的需要,对"驱动性因素"进行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识别管理作用的详尽领域、作用方式、评估目的和参照标准的基础上,对管理要素或手段的作用结果——即管理的效果和相应效率作出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公司可以对"管理"本身进行"管理",如对管理本身进行系统规划,持续性、累积性的实施管理改进和管理提升活动等。

    管理评估的常规方法与缺陷尽管"管理评估"作为完整内容,实践中开展的不多,但管理中的局部内容评估已有较多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从现在管理上类似管理成果和实践看,"管理评估"的常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标杆法",另一种是"规范判断法".标杆法,是80年代中期以来常见的管理方法,经常被使用在公司的各种比较和评价上。该方法是经验管理学派的理论在实践中盛行的结果。长期来,人们一直希望走出管理的经验状态,将管理科学化,以便用作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公司的实践。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管理理论还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被哈罗德。孔茨称为"管理的丛林".当更完善的管理科学仍然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公司出于满足日益激励竞争的需要,只能向榜样学习,于是经验管理学派被推崇,标杆法得以盛行。标杆法成立的条件需基于两个假设:第一,成功公司的所有作法都是成功的;第二,模仿是有效的。事实上,这两个假设都是有问题的,很多成功的公司,多数在80%的成分上是平庸的,只有20%的成分上是特别优秀的,而且成功也就恰恰成功在这20%部分:因为这20%部分正是行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关键竞争力或核心能力所在。巴菲特所经营的基金公司,其核心能力在于对资本市场的深刻理解、独特有效的投资理念和模式,在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文化等诸多管理领域,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也许在很多方面还不如一般的公司。那么作为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或投资公司,把巴菲特所经营的基金公司作为标杆,有什么意义呢?学习它80%部分的管理吗——做的完全一样也无助于达到标杆状态,学习它20%部分吗——显然又是没法通过模仿式学些能够学习来的;至于模仿的有效性,更不用多说。国内一家很著名的家电公司,对标国际先进公司,提高授权程度,从集中营销体制向分权化营销体制转型,结果,因为很多被授权者的能力并不相称,加之财务监管和市场监管体系不到位,**终导致一场巨大的灾难。这只不过是众多模仿失败案例的一个。我公司曾在《公司管理》上发表的文章"抓住业绩提升的手柄",也是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模仿无效的原因。因此,作为结果状态的标杆可能很好找(结果性标杆),而作为达至这种结果的各类做法的标杆(方法性标杆)确很难寻,可学习的方法性标杆就更难觅。这些年,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公司文化,到上世纪90年代的流程再造,再到本世纪开始以来的公司资源计划,国内很多公司从起初追寻优秀公司的做法,到**后,概念流行成时尚,为国内公司带来了什么?向"标杆"学习,**后成为"标杆公司"的公司至今又有几个?采用标杆法进行管理评估,虽可在结果上标明"公司"所处位置的差距,但无助于发现导致差距的真正原因及有效的改进领域,相反,在一通对比中,常常容易把公司的经营者引入错误的方向。

     规范判断法,也是管理评估中采用的常见方法。和标杆法的经验主义不同,规范判断法较为理性一些。它是在现有管理理论基础上,比较公司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规范之间的差距,进而得出结论,它更多是"管理过程学派"思想的实践体现。由于管理科学尚在完善中,现有的管理理论缺乏严谨、缜密的科学体系,模型化和参数化的程度很低,更多的是一些原理和程序(如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程序),所以,规范判断法目前只能从管理职能的"完备性"、管理程序的"规范性"和管理原理的"符合性"三个方面上作一些基本的评价工作。规范判断法,优点在于其较强的科学理性,缺陷在于过于浮泛,常常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

    一个有效的评估思路:功能目标法标杆法和规范判断法,虽是当前两种比较容易使用的方法,但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而且二者之间的结合使用,在根本上也不构成对各自缺陷的克服。对于一个希望通过管理评估达到指导未来管理改进工作的公司,必须在根本上要有一套更加科学适用的管理评估方法。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开发并在咨询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的"功能目标法",经过在很多公司中的运用,证明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管理评估方法。

    功能目标法的基本思想有两点:第一点,管理的价值首先在于其手段作用。对于公司而言,产生价值的直接要素有"3+1"个——"生产资料"、"直接生产人员"、"工艺"是3个内部要素,"需求"是1个外部要素。 "生产资料"和"直接生产人员"按既定的"工艺"方式结合,可以实现公司的产出结果。而这种产出要能实现其价值,就必须满足市场"需求",否则,公司的产出就不具价值交换意义,通俗地说,就是卖不出去。既要保证公司的产出满足"需求",还要使得内部三种要素的结合在动态中有高效率的产出,就产生了对"管理"的需求。管理的作用正是在于保证上述"3+1"种要素在不同时空下的**佳配置和准确运行。因此,从公司的价值实现过程看,"管理"是附着在"3+1"种要素之上起作用的要素,更多的情况下,它不直接产生价值,而是通过上述"3+1"种要素起作用;第二点,被作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实现要求是管理的直接参照,也是管理评估的直接参照。如果把管理作为手段作用加以理解,则被作用对象——即"3+1"种要素的内在规律和实现要求,自然就是所有管理活动**直接、也是**终极的参照——或者说标杆(内在标杆)。首先,管理活动的类型和主要内容决定于"3+1"中要素的内在规律和实现要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市场"需求"变化很小,公司可以忽略"需求"因素,直接产生公司价值的要素实际上被简化为三个,即内部3个要素。所以管理的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市场"需求"变化加剧,"需求"因素成为公司价值创造过程的必要因素,结果,相应的管理内容增加了,典型增加的管理内容是"市场营销"和"公司战略";其次,各类管理活动的管理方式、各类管理流程、管理目的、管理标准也决定于"3+1"种要素的内在规律和实现要求,而不是外在的标杆。 

    管理评估的难点在于确定管理评估的内容和评估标准。功能目标法,在基于以上两点基本思想基础上,通过公司价值产生过程的系统分析,内在的确定出管理评估的内容和标准,使得管理评估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增强。

 

 

 




发表于 @ 2008年07月31日 01:02:00 |点击数(

旧一篇:员工心理能不能掌控? | 新一篇:别把决定当决策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