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专家观点>>
(推荐)
核心提示:
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作了题为《新型工业化之路与自主创新》的报告。
邬贺铨指出,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人类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工业化的进程是不能逾越的。工业化的内涵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变化的,人类目前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时代**大的特征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此外信息化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某些产业中心也将转移到我国,这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化不是“免费的午餐”,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分享全球化成果。邬贺铨强调,全球化可以引进部分生产技术,但战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市场垄断的技术是无法从国外引进的。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解释权和先行效应,后发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挤压。此外,我国有些“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产业,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对国内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压力。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对于中国而言,选择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邬贺铨:
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创新路径选择&苍产蝉辫;
发展道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党和国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放环境下创新”的战略,无疑是重要的历史抉择。
目前,中国面临资源的严重压力。据统计,目前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仅为发达国家1/5~1/10。我国主要产物单位产量的能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目前均大大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每万美元GDP的综合能耗比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8倍,分别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的2.5、4.9和8.7倍。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速还高于GDP的增速(2004年GDP增长9.4%,煤炭消费增长15.2%,石油消费增长1.8%),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此外,我国11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危险信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目前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70%(美国为27%,日本为30%),加工贸易占整个外贸的57%,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物,我国靠低端产物打天下的局面难以持续。由于中国本土公司大量出口的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物,这些产物大都进入成熟期,市场供大于求,往往靠低价竞争,致使贸易摩擦频发。目前,中国贸易总量已占世界第叁位,全球反倾销案件针对中国的占第一位。
那么,我国经济仅靠投资拉动又能持续多久?2004年,我国投资率已经达到43.9%,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的一年,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投资带动GDP增长的比例我国是5∶1,发达国家是1∶1~1∶2,说明我国投入产出率相当低,处于危险区。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们必须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若想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将难上加难.
世纪较量:技术创新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兰德公司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政治独立,这个说法已经不够了。现在是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经济、政治的独立。必须保持在所有科学知识前沿的领先地位。创新将是决定美国在21世纪成功的单一**重要的因素。”
的确,目前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除了科技投入不足、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以外,我国创新体系存在体制和机制问题。
据2003年对我国22276家大中型公司统计,仅有30%的公司进行研发活动,25%的公司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公司科技支出占销售额1.52%,R&D支出占销售额0.75%(发达国家公司R&D支出占销售额3%以上,全球500强为5%~10%,中国500强为1.6%)。2005年,中国仅有1/5的500强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超2%。此外,我国公司用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投入之比为1∶0.078(日、韩为1∶5~8)。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导技术还基本依靠国外,如我国生产的西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3%。但这一切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自主创新,社会各界还需要加深对自主创新的认识。
实际上,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创新,而且创新是赶超的**佳途径。科学无国界,但技术是有利益的。能买设备但买不到核心技术,现代化是买不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战略方针主要有两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本上是成功的。在技术水平与外方接近的行业,中方有可能获得外方的技术“溢出”,但很难从竞争对手中获得先进技术。在技术差距大的行业,外方进入反而抑制了中方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市场换不来的,是花钱买不到的。引进技术设备并不等于引进创新能力,但丧失了市场就不可能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于1953年,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搞自主研发,曾经打出过相当不错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设计队伍和研发平台。然而近20年,轿车公司纷纷与外国合资,虽然现在有了号称世界第三的轿车市场,但却被合资品牌占了90%,我们有数百家汽车制造公司,但只能造别人的车。
当前,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已经具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GDP总量居全球第七位,科技人员达3200万,其中研发人员总数为105万。每年350万大学生和30万研究生及上万科技、工程博士毕业,再加上留学回国的几十万人和引进国外的人才,这些都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基础。此外,我国有广阔的内需市场,中国巨大的市场为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
路径选择:自主型与依附型发展路线的启示
安彩集团和奇瑞是中国自主创新公司的代表,安彩集团走出了一条引进-吸收-创新-超越的发展道路。而奇瑞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仅在于它选择了自主开发的方向,还在于它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的路径。
人均GDP发展到1000~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转折点。我国2005年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在这一时期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模式尤为重要。
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日、韩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阶段是高速增长期。韩国在1962年人均GDP还只有82美元,低于我国当时的水平。但30多年后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原因是韩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路线,拥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物,电子、核电、船舶、汽车、机械等成为出口的拳头产物。
而拉美一些国家这个阶段处在矛盾突发期。由于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依附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领高端产物市场,甚至垄断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使其失去宏观调控的主动权。据了解,巴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实现了人均GDP1000美元(比韩国还早),而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家40年之内人均GDP只在1000~2000美元徘徊。
韩国的大宇公司靠与通用合资获取技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处境十分艰难,**后被通用并购。而现代公司却采取了不让外企控制研发的方法,坚持自主学习,并**终获得了更强的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了世界级厂商。
在日本,丰田公司和日产公司曾是日本两家**大的汽车公司,但在技术学习中,却走了不同的道路。日产曾较多地依赖外国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陷入困境,不得不引入外资进行重组。而丰田从来都是坚持自主的技术学习,靠“反求工程”获得了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丰田虽然花费了更多的研发成本,但**终获得了更强的创新组织能力,创造了“丰田方式”。
通过坚持自主创新途径发展的公司在中国也有,安彩集团和奇瑞就是其中的代表。安彩集团从引进技术制造21英寸彩玻屏幕到自主开发25、29和34英寸彩玻屏幕,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核心化,走出了一条引进-吸收-创新-超越的发展道路。目前该集团彩管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为国有股份制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目前总资产已经超过100亿元。奇瑞从英国引进退役的福特发动机生产线,2005年4月自主开发出中国第**台轿车发动机,可以达到欧Ⅳ排放标准,水平与世界差距缩短了20年,形成发动机40万辆生产能力并出口。1998年轿车厂开始破土动工,2001年起推出自主开发的风云、QQ、东方之子和旗云等轿车。目前拥有生产整车35万辆能力,2005年已销售18万辆。目前,奇瑞名列国内轿车销量第八位,自主品牌第一位,出口轿车第一位。
对于高起点、国际化的产物开发和制造模式,自主开发不等于自己研发,中国创造不等于闭门造车。奇瑞公司与世界知名设计公司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部分项目合作研发,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奇瑞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集中精力开发核心技术,现有专利344项,建立和优化产物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体系,组建高效的同步开发模式,迅速具备世界**流的产物研发手段、设备和基础设施。
奇瑞公司自主创新的道路打破了三个神话:中国现在没有能力搞轿车整车开发;中国的汽车公司不可能跟跨国公司竞争,只有合资一条路;中国的轿车不可能出口。
历史使命:国家创新体系与自主创新战略
创新并不一定是搞全世界**先进的技术、工艺、产物,而是指产物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个国家公司、研发机构是新的内容。而技术创新是指公司运用创新的知识、技术、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产物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物、提供新的服务,并实现市场价值。
自主创新并不是自我创新,并不排斥合作。“自主”强调的是技术引进者、技术使用者和产物生产者,在产物整个过程及结果的独立性与自主决定权。只要这一过程和结果是“以我为主”,就不论技术本身的来源,就应当认为是“自主创新”。
当前,我国的创新目标应该是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
在创新方式上,对国内外差距较大又有可能引进先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对我国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对关系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力争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在创新机制方面,则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强化公司在自主创新中主体地位,国家应该鼓励公司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增幅将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支持用于公司的比例;设立振兴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公司技术创新基金等投入力度;支持公司承担国家科技研发任务;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公司开展竞争性的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允许公司按当年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或5年内)应税所得额;购置开发用科技仪器单位价值30万元以下的摊入管理费,30万以上的允许加速仪器折旧。
此外,国家还应激励公司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在这方面,应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物的协调机制,建立自主创新产物认证制度。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物作为申报立项条件并优先购买,财政、审计与监察部门要进行监督。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采购国外产物需由权威认证机构出具证明,优先购买向我国转让技术的产物。增加自主创新评分因素并合理设置分值比重,根据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对自主创新产物给予一定幅度的价格扣除。对国内公司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物,符合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政府进行首购。
另外,国防采购应立足国内自主创新产物和技术。政府部门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采购项目,应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物。对涉及国家利益并具有重要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并购、技术出口等活动进行监督或调查,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和危害国家安全。
激励公司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还应建立和完善中介技术服务体系,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方式有:对认定的科技公司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建立中小公司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支持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扩大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向公司开放,把面向公司和社会服务,作为考核其运行绩效的重要指标。
——摘自《中国工业报》
发表于 @ 2008年07月31日 21:02: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