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专家观点>>

刘国光:两种改革观的较量不可回避收藏

 

      

推荐&苍产蝉辫;


    刘国光:

两种改革观的较量不可回避


 

新自由主义思潮正在向内地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渗透。从国企改革、教改、医改、房改、城改等出现的问题,即可窥见一斑。某些市场化了的媒体也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营盘,拒绝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维护四项基本原则的声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近来,对于改革的争论已经成为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重要话题,国企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问题相继成为被质疑的对象。贫富差距的拉大、城乡矛盾的加剧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围绕改革要不要继续深入下去,改革中遇到的新矛盾怎样解决等诸多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当代中国着名的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

刘国光生于一九二叁年,曾任内地《经济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刘国光的开创性贡献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智囊人物。二○○五年叁月刘国光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该奖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的“诺贝尔奖”,是中国目前规格**高的经济学奖项。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诚然,改革进程中有缺点,有不足,有失误,因此有一种声音认为改革需要“反思”,改革也要讲究科学,提出用科学的改革观来落实促进科学的发展观,20多年来的改革之路走到今天,您认为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刘国光:今年“两会”期间我读到胡锦涛主席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会议时讲话,锦涛同志强调“要深化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感到十分振奋。同时想到,现在人们讲坚持改革方向,其实各有不同的含义。锦涛同志的含义是什么呢?我的体会是胡主席讲的“坚持改革方向”,毫无疑问是邓小平开拓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方向,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方向。这个改革方向,能够保证我们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因而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邓小平曾说“改革不是一个派,是全民赞成改革,全党赞成改革,如果说是一个派,那就是百分之九十以上人的派。保守的人是有,但作为一个派别,中国没有。中国有一些人有这样那样对改革的某些问题、内容、步骤持有不同意见,但这些人中他们大多数也是赞成改革与开放,有意见也是正常的”。邓小平赞誉全国人民和全党支持改革,讲得多好呀!可是,有人认为现在出现了“一股反对改革,否定改革的浪潮”,据说“民间和上层都有”。什么人反对改革呢?他们说“弱势群体”和“既得利益集团”都有份,他们“结成联盟”来反对改革。这个估计与邓小平热情对待中国人民拥护改革的态度,何其相反。他们把一大批拥护改革但对改革有这样那样不同意见的群众和学者,统统推向反对改革否定改革的阵营,打成反改革派或保守派。这种做法同当前要团结动员人民群众一道进一步搞好改革,是背道而驰的。胡锦涛同志这次讲话强调要“使改革兼顾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记者:您是怎样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刘国光:一些人士讲现在出现了一股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浪潮,其实改革不过是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人们在反思改革时,对改革的某些问题、内容、步骤有不同意见,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反思改革无非是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对改革开放要认真总结经验,因为“我们的全面改革是一种试验,中间一定会有曲折,甚至大大小小的错误,那不要紧,有了错就纠正”。“对的要坚持,错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点劲”。小平同志说的话,多么充满辩证法的精神,多么符合世情事理。

记者:**近,围绕改革话题有很多的争论,对那些动辄就给人扣上反对改革的大帽子的行为,您怎样看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不会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改革使很多人受益,然而,在今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改革充满反思和疑问?

刘国光:**近那些大嚷出现反对改革的人士,迫于陷入不符合事实的窘境,不得不追赶形势,也讲起“反思改革”来了。但他们讲“反思改革”的时候,首先把矛头对着与他们意见不同的同志,说后者的反思改革是“想恢复计划经济,把人们引向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去”,还是“借反思改革来反对改革”那一套,真是武断霸道到了极点。

改革开放已经28年了。因为年头不少,成就多多,积累的矛盾问题也就不少。因此,现在反思改革的人群范围,和反思改革对象所涉的范围,都比过去大大地扩展了。就反思改革的规模而言,确实是前所未有。这是随着改革的广度、深度向前推进的结果,没有什么令人惊诧的地方。那么现在倒要认真地探讨一下,为什么改革会从过去“全民赞成,全党赞成”,变成今天却有那么多的反思和疑问,以至某些人士惊呼要警惕出现所谓“反对改革的浪潮”。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点是改革中利益关系起了变化,第二是改革中意识形态关系发生了变化。

邓小平说过,“虽然明确表示反对改革的人不多,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赞成改革的人也会变成反对改革的人”。大家都不否认,改革初期,人们普遍受到改革之惠,所以出现“全民赞成,全党赞成”的局面。但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曲折化和复杂化,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格局起了变化。一些人富起来了,少数人暴富,许多人收入生活有了改善,相当一部分人则改善不多,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一部分人沦为贫困弱势群体。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不能不反映到人们对改革问题的态度上来,不反映倒是很奇怪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相对下降或者绝对下降的人群,不满意导致他们利益受损,引发贫富差距过分扩大的改革举措,希望得到克服改进,他们并不是反对改革本身。这些人群包括弱势贫困群体,多是我们工农基本群众,是共产党建党立党的社会基础。他们会成为反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力量,这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把他们同“既得利益集团”划到“结成反市场改革的联盟”中去,如同一位我们尊敬的着名经济学家所声称的那样,这实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

至于说到改革中受益人群对改革的态度,那也需要具体分析。受益群体中包括日益成长的知识层、技术层、管理层的中产阶级,包括对我们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勤劳合法经营的私营公司家,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参加者,毫无疑问也都是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尽管他们对改革中妨碍他们利益的一些事情有一些意见。受益群体中还包括“既得利益集团”。如果“既得利益集团”是指以非法手段,用潜规则来获得财富的少数暴富份子,他们利用改革的缺陷,利用市场的扭曲和种种伪改革行为来发财致富。他们未必反对这种令他们迅速富起来的“改革”氛围,而毋宁是顶礼膜拜欢迎这种“改革”。只是当改革深化到以人为本,以促进和谐社会为目的的阶段,当改革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时候,他们眼见财路来源可能中断,甚至要绳之以法,他们才反对真正的改革,所以简单的说“既得利益集团反对改革”,只能掩盖他们在需要利用的时候拥护“改革”,不过此改革与彼“改革”的性质含义完全不同罢了。而且在他们反对真正的改革时,由于他们是实力集团,他们构成为改革的真正阻力。一些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力资本化的人,也都属此类。而其它改革中的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尽管他们对改革有这样那样不同的意见,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都是我们坚持的改革要团结的对象。只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的关切”,就能“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对于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改革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对目前新出现的一股新自由主义观点如何评价?它对改革将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您认为什么样的改革观才是正确的?

刘国光:改革中意识形态关系的变化,就是两种改革观的较量。这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事实上回避不了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观,是我们要坚持的。但是确确实实还有一种非社会主义的或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改革观,则是我们必须反对的。邓小平指出“有些人打着拥护改革开放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倾向不是真正的拥护改革政策,它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当然要借鉴吸收一切外国先进的东西,包括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思想、知识、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所用。我们对西方先进的东西求之若渴。但在西方先进的东西引进来的同时,糟粕也进来了。那些想“引导中国搞资本主义,改变我们社会性质”的意识形态,就是这样的糟粕。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一旦在中国出现,就要假借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同中国正确的改革观,即邓小平的改革观进行较量,同马克思主义进行较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有过几次交锋,错误的改革观被正确的改革观所击退。但是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小平同志所说的“政治思想教育一手弱”的原因,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逐渐滋长蔓延。什么追逐私利的经济人假设的人性论,什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私有制永恒论,什么市场化的市场教旨主义,什么政府只能执行守夜人职责的政府职能**小化论,等等,不一而论。

这些新自由主义思潮,虽然没有能够达到他们臆想的主导中国经济运转的能耐,但是它正在向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渗透,对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实践施加影响,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要看看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看看教改、医改、房改、城改等等领域出现的问题,即可窥见一斑。一股将中国改革引向资本主义私有化的暗流,已经呼之欲出。理论突破的阵地,在意识形态领域,在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部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我国的阵地逐渐扩张,马克思主义逐渐边缘化。某些市场化了的媒体也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营盘,拒绝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维护四项基本原则的声音。这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这种情况,加上对中国经济在大好形势下,出现的令人忧虑的一些现象的观察,激发中国许多学人和学者,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者对新自由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观的义愤,在不同领域广泛地自发地发动了对新自由主义的反击。这样我们就看到如此规模对改革的反思,和对新自由主义的质疑了。有人说,批判新自由主义就是“反对改革”。不错,中国人民要反对的正是这种导向资本主义方向的“改革”,要坚持的正是邓小平的以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为方向的改革。

胡锦涛同志此次在上海代表团就改革开放发表了全面完整的重要意见,强调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表明了党中央的原则态度,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锦涛同志话音刚落,就有某方面的代表人物出来,继续散布有人否定改革,宣称要把“改革以来的第叁次大争论进行到底”等蛊惑性言论。这也好,挑战书已经发出,真理不怕争论。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的天下!

                                                          ——摘自《紫荆》杂志

 

 




发表于 @ 2008年07月31日 21:27:00 |点击数(

旧一篇:购买农业机械产物须“六要” | 新一篇:把先进性要求贯穿国有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始终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