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产业要闻>>

农业装备二次开发 新型农机应适合国情收藏

 

     

(推荐)

农业装备二次开发

新型农机应适合国情


 

行业现状:中国已成为农业装备制造大国

背景:我国农业装备制造公司总数已超过8000家,规模以上公司超过1500家,初步形成了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民营公司、叁资公司的多元化格局。我国已能生产近万种机械化农业装备,除了种植业、畜牧业外,产物所服务的领域还包括农产物加工业、林业、渔业、农业运输机械和可再生能源装备等7个门类,产物门类多,覆盖面广。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超过120万台,小型拖拉机超过1500万台,联合收割机超过50万台。2005年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48.9%、28%和20.4%,其中小麦的耕作与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国产农业装备的市场满足度超过80%。产物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由“十五”初期的170多个增加到190多个。

高元恩说:党中央把解决“叁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各种惠农政策,特别是国家增加对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农业装备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含量比较高、有代表性的龙头产物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大中型拖拉机生产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产量超过16万台,创了历史新高。

其次是我国农业装备的经营体制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户已经成为投资的主体,购置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已经成为农户**主要的投资方向,2004年农户投资购置农业装备占总量的95%。

&苍产蝉辫;第叁是在规模以上公司中,逐步形成了产物覆盖面较宽的一些龙头公司,例如进入我国机械工业100强的时风、一拖、福田等。

第四是从销售额上看,2005年农机产物销售超过1000亿元,5年翻了一番。

&苍产蝉辫;总而言之,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农业装备制造大国。

中国差距:传统农业机械化改造尚未完成

&苍产蝉辫;背景: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由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两次转变,农业装备制造业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传统农业的机械化改造尚未完成。从国际农业装备的前沿技术来看,主要趋势有:一是向大功率、大型化发展,例如拖拉机的**大功率继续提高。

&苍产蝉辫;二是向多样化发展,例如水稻的水田耕整、育秧、插秧、田管、收获、干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叁是向多功能发展,复式作业和联合作业机将几道工序合并通过一次作业完成。例如甜菜、马铃薯收获机械已形同加长载重汽车,将去叶、挖掘、清土分离、清检、装运连成一体,大大改变了农业机械的原貌。

四是向智能化发展,在大型农机上装备中央处理芯片,例如联合收割机可以自动预测割茬高度,在坡地作业可自动调整操作系统。

高元恩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首先体现在技术上。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为例,国外的产物大都实现了同步器换挡或者无级变速,传统意义的主离合器在减少,我们的产物主要还是滑动齿轮换挡;国外的产物有4个液压输送,我们的产物大多还是一个液压输送;国外的产物动力输出轴有2~3个,我们的产物动力输出轴基本上只有1个;国外的产物采用了总线技术控制系统,我们的产物主要还是手动控制;国外的产物排放标准很多达到了欧Ⅲ,我们的产物排放标准还停留在欧Ⅰ;国外的产物使用的是宽幅轮胎,我们的产物轮胎的质量仍然存在缺陷。

    这种差距还体现在制造上,体现在配套件上。例如国外很多著名的农机公司,制造水平和检验标准已与汽车工业不相上下,柔性生产线随处可见,数控机床已经网络化了,工业机器人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我们国内的公司显然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

市场价值: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背景:到2010年,中国农业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翻一番,进入世界前列,培育出3~5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集团,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装备制造能力,基本满足以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重大装备需求,农业领域所需装备基本能立足国内供应,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到2020年,中国农业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在201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步入世界农业装备制造业强国的行列。

高元恩说:未来5年,是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关研究表明,到2010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和农用动力总量达到8亿办奥的预期,将使得农机市场前景非常好。

一是大中型拖拉机总体呈增长趋势。2003年以来大中型拖拉机连续3年高速增长,2005年7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已占总量的35%,今后几年大中型拖拉机仍将是市场热点,到2010年产量将达到15万~18万台。

二是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增长空间巨大。过去,60~80马力的联合收割机是市场热点;2005年迪尔·佳联生产了4000多台120马力联合收割机,仍然供不应求。为满足2010年小麦、水稻、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分别达到90%、55%和10%以上的规划目标,联合收割机的总拥有量将稳步增长,年需求量在8万~10万台,其中多功能型联合收割机将是未来5年研究的重点。玉米联合收割机刚刚起步,现在的机械化收获水平不足2%,2010年拥有量有望超过2万台。一旦核心技术突破,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市场需求将大幅攀升,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叁是新型农业装备的发展速度不可限量。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链的延长,这对产业升级、提升公司竞争力有重要的拉动作用。特别是目前国内有缺口的新型畜牧机械、农产物加工机械、蔬菜生产机械等蕴藏巨大的商机。总之,无论是对主机厂还是对发动机厂,或者是对配套厂,都是商机无限。

制约因素:农民购买力决定农业装备的发展

背景:中国是世界**大的农业国家,但不是农业强国。中国农业的落后,主要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作为一个有9亿农民、4.69亿农村劳动力、3.48亿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大国,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占了全国劳动力的50%,而全国农户户均耕地仅0.5公顷,农业总产值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5.4%。当前,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附加值和养活的人口数,分别仅为美国的1/26和1/20。

&苍产蝉辫;由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造成农民收入低。虽然我国农民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但增速较慢,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3250多元,使农民无力购买更多、更先进的农业装备。2002年全世界每台拖拉机负担耕地面积为50公顷,而我国到2004年才达到每100公顷耕地拥有1台大中型拖拉机。2005年,我国生产的拖拉机虽然已出现向大马力方向发展的态势,但每台平均马力仅为36办奥左右,而德国生产的拖拉机平均马力达84办奥。

&苍产蝉辫;高元恩说:差距就是制约因素,这是从行业本身存在问题的角度讲的,例如行业技术水平低就是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除了制约发展的技术因素外,主要还有:制约发展的社会因素,例如对农业机械化的社会认知度不够;制约发展的体制因素,例如大型国企改革不到位、市场管理不规范;制约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制约发展**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是市场因素。

农业装备服务农业,用在农村,购买者为农民,农民的购买能力是决定农业装备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农民购买力低,制约了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也使我国的农机产物多为低档、低价位、中小型、技术含量低,而大型、高效、低耗的高端产物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由于农民购买力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农机低价格政策,农机产物连续十次降价,农机公司的销售利润率长期只有2%左右,是机械装备制造业中利润率**低的行业。这就导致了农机公司的效益差,许多公司几乎没有积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技术路径:重点是引进技术再创新

&苍产蝉辫;背景: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路线大体上有叁种类型:一是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效率型机械化。他们依托丰富的耕地资源,实现了土地集约为主导的规模经营。

二是以法国、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技术效率型机械化。他们在耕地资源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条件下,实现了土地和技术集约相结合的规模经营。

&苍产蝉辫;叁是以日本、荷兰为代表的技术型机械化。他们大力发展不完全依赖耕地资源的设施农业,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的技术集约。

&苍产蝉辫;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从前苏联、美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等引进了履带和轮式拖拉机、小麦和水稻收割机的先进技术。中国公司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苍产蝉辫;高元恩说: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叁种创新模式中,对于农业装备制造业来说,重点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二次开发。

无论是大中型拖拉机,还是多功能型联合收割机,现在国外都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所以,我们的技术路径大体上可以有叁个步骤:一是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新型、高效、大马力农业装备的关键技术;二是下大力气进行二次开发;叁是形成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自主品牌。

&苍产蝉辫;在这叁个步骤中,二次开发是关键。农业装备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大型机械系统,其工作环境的多变化和工作对象的多样化,是其他机械设备所不可比拟的。即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市场情况。例如,同样是收获小麦,有高茬和低茬之分,这对联合收割机的要求是不同的。再如,同样是收获水稻,日本的粳稻不存在脱粒问题,中国的籼稻就存在脱粒问题,这对联合收割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苍产蝉辫;二次开发的关键是要结合中国国情。所谓中国国情,既包括农作物、地理和气候条件,也包括耕地资源和经营规模,还包括农业装备的购买对象。换句话说,所谓结合中国国情,必须坚持中国自己的发展特色,既要新型、高效、大马力,又要先进、实用、价格低,让农民买得起、用得起。

政策建议:制定扶持政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农业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部类,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发挥财政公共支付的调节作用,立法支持农业装备发展。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七位。日本早在1953年就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拿大政府规定向农户出售农业机械和农机维修零配件一律免税,对进口农机生产原材料和设备实行免税。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技术引进高潮,都是在政府的决策下出现的。

&苍产蝉辫;记者注意到,为了繁荣农业装备市场,振兴农业装备制造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在《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建议制定土地集中与流转政策,通过出租和转让,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拓宽农业装备服务市场;——建议制定农业合作经济政策,壮大农民经济实力,提高购买大型、高效农机能力;——建议制定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优惠政策,加大农民购机补贴的力度,拓宽农民购机补贴的范围;——建议设立农业装备技术发展专项基金,保证技术创新有足够的投入;——建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将种植业机械产物现行的13%增值税税率调整为7%,将生产公司所得税税率由33%调整为16%;——建议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对进口国内尚无能力生产的农业装备零部件、材料,实行进口税减半或免税的优惠政策;——建议实施鼓励出口政策,将农业装备产物退税制改为免税制,对到国外办厂的公司给予减征或免征进出口税和公司所得税的优惠;——建议制定市场规范化政策,完善农业装备生产公司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坚持打假和扶优并举,为公司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苍产蝉辫;这些政策建议集中到一点,即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转折期。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振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扶持。记者于是想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推而广之,“政策和策略”不仅仅是党的生命。

——摘自《中国工业报》


 




发表于 @ 2008年08月01日 00:15:00 |点击数(

旧一篇:政策驱动 农机行业产销两旺局面将持续 | 新一篇:刘国光:两种改革观的较量不可回避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74
本周点击:530
本月点击:3289
点击总数:469984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