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红兴隆北雁现代化农机>>二九一农场版块>>
引领沃土这片天收藏
引领沃土这片天
发表日期:2009年3月12日 出处:二九一农场一分场 作者:邹桂英 |
|
循着二九一分公司的通乡公路往北走,一片片曲折、方方正正的稻田,田埂上的积雪衬着黑土,如同一块美丽的地毯,铺在第一管理区这篇沃土的腹部。
管理区共有10个作业站,有人口3682人,耕地面积1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2.8万亩,旱田1.2万亩。共有10个党支部,党员204人。年创利润4000余万元。第一管理区以种植水田为主,在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2007年7万吨,2008年总产又超过8万吨,粮食品质达到国家标准,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
每年,进入三月份,第一管理区备耕生产就忙的热潮滚滚,一栋栋塑料大棚在阳光大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蓝色的海洋,1600栋育秧大棚为12.8万亩耕地生产着稻苗。在大棚育苗时,他们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对稻种要求更加严格,选择优良品种。去年水稻垧产达到8500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针对过去水稻品种多、乱、杂所出现的品质差、卖粮难等问题,从年初农业技术培训抓起,在栽培技术上按优质米措施进行,必须采用优质品种生产水稻,水稻生产实现了优质水稻品种抢占市场。2008年管理区在水稻种植中,使用了空育131和垦鉴稻13号,种植面积达到80% 以上,真正做到了科学管理,确保了水稻生产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预期目标。他们提高了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水稻的水平,使水稻亩产年年增长,品质越种越好,今年水稻总产比去年增加10%,亩增产水稻80-100公斤,亩增收100—120元。
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增加科技含量。科学管理水稻,水稻航化达到100%,使水稻在科学管理上做到了管理标准化。在防病、治病中,对易出现的水稻稻瘟病,采取了早防治、早预防、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中,近两年稻瘟病大大减少,提高了粮食的品质,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出现了26户高科技示范户,科技致富大户126人,通过有效的培训,种植户参与培训率达100%,每年为农户提供上千条科技致富信息,印发宣传单、农时单1200多份,培养出“土专家”和“田秀才”86人。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职工农户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2008年管理区农业机械更新投入1000万元,实现大中型机械总数达到400多台,机械大量的更新,使农业生产实力明显增强,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加快了水田机械化的发展。2008年是一个多雨、多雪的大灾之年,实现12天完成了水田打浆整地,15天完成水田插秧12.8万亩,20天完成秋收100%黑色越冬,实现水稻生产全秋标准化。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畜牧养殖进行了扶持, 帮助养殖户解决圈舍,提供贷款资金,防病、防疫方面都有专业的畜牧兽医,进行全程服务,使养殖户能得到更好的服务。管理区目前有养殖户86户,有奶牛1632头,羊891只,肥猪存栏达2000多头,畜牧业增加效益达200万元。畜牧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提升。
第一管理区不断深入开展“扶低帮困”带领党员创建连心桥,铺设了一条引领职工致富路。帮扶贫困户36户,困难学生81人,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2万多元,并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做到事事我先行,处处走在前”的活动,真正做到了党员带头、干部引路,使落后的低困户从困境中走出来。党员、干部接帮扶对子33对,为贫困户解决生产资金200多万元,支援灾区捐款13万元。在农业发展中他们按照垦区“叁化”目标和“倍增计划”开展了工作,使职工农户的收入不断增加。发展经济、建设家园,是他们引导全体职工群众奋斗的生产目标。为实现粮食300亿斤,多打粮、多打优质粮。 | |
发表于 @ 2009年03月12日 15:2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