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会上,您很可能会看到一台375马力的大家伙――
拖拉机。
在国内一些人士的眼里,出于有意无意的竞争意识,在进行一场大马力竞赛,以为可以凭此展示公司的实力和形象。
不过,从实用的角度,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拖拉机发展水平、农机化发展水平,还是从公司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笔者都认为这种风气不宜提倡。
业内人士不会忘记,在去年郑州农机全国会上,一拖、福田、常林叁家公司展出了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这是国内公司在展会上大马力拖拉机的集中展示。让我们似乎感到中国进入了大马力时代。可要是细究就会发现,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公司仍处于较低马力拖拉机制造水平。
在我等旁人看来,上文这家公司推出3804拖拉机,有一定的赌气成分。从成型的拖拉机产物本身来看,不少部件都是从国外采购而来,这样的产物在价格方面与国外公司同类产物相比,有无竞争力让人心存疑惑;而若论性价比,可能更要打个问号了。
作为国内拖拉机公司,在拖拉机马力方面不断上延,展示其技术实力或其他某个方面的实力,我认为是值得赞赏的。不过若要从我们国家拖拉机消费的大环境看,从其经济性、适应性方面考虑,或从整个外围的产物实用环境方面,我认为眼下阶段则不太值得提倡。
原因一是国内拖拉机公司尚无足够的生产数百马力拖拉机的技术实力,其产物的适应性、可靠性不会受到消费者认可,公司也不会从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农机化水平**高的黑龙江农垦,其1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都倾向于采购国外公司产物。因此,很难想象国内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在国内有市场,更遑论300马力以上了。予谓不信,即使造出的375马力拖拉机真的质量很好、试验表现很好,能否获得足够的品牌信任度和市场支持度,可以拭目以待。
二是从我国农机发展战略和公司发展战略看,追求做这种高马力的拖拉机会导致国家、公司资源的浪费。对于国内公司来说,目前更大的精力应该放在我国有实际较大需求的产物上,对自己已有的产物做大做强上,或者根据自身能力开发市场前景好的产物。我们知道
中国一拖和
福田雷沃重工已经在去年的秋季全国会上展出了2884、2854拖拉机,在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阶段已经足够大了。我更倾向于建议像一拖、福田这样有实力的公司,把150-200马力的拖拉机做好――如果这个马力段拖拉机能得到国内市场追捧,能得到客户的大量采购,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以一拖举例说,一拖毕竟不是钱非常多的公司,2008 年实现营业收入105.00 亿元,利润总额0.11 亿元,净利润-0.45 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1.85 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债券网http://news.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JI.20090804.00000378&columnid=1821&pageno=1)。不乱花钱,既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股东负责。同时作为国有公司,也是对老百姓、对国家负责。
其实在拖拉机业务方面,国内公司更应该学习约翰迪尔公司在中国的做法。要说做大,迪尔的技术实力可能无出其右者。尽管说迪尔产物在中国也会出一些问题,在非常农机网等媒体出现了几次网友的曝光,但是客观地说,或总体说来,他们的拖拉机产物质量和可靠性在国内还是排前叁名的。而近两年,迪尔并没有被国内拖拉机行业这种求大的风气所诱惑,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大马力的拖拉机也只是阿波罗120马力的拖拉机。
在农机补贴刺激的大气候下,为了分到农机补贴这杯羹,很多公司有意无意地被外围环境所裹胁,陷入了浮躁地贪大之风中。前几年,在下就国内不少公司上马大中拖写了篇《大中拖升温,是机遇还是陷阱?》的评论,文中认为大中拖市场的升温,对有些公司来说可能是机遇,但对于某些公司来说也许是陷阱,同时告诫农机公司“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两年多过去了,当时不少上马大中拖的公司如今仍然未成气候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在下此文中的观点。眼下,我仍然感到还有不少公司并未改变这种盲目或疯狂的意识。
从我国的宏观形势看,当前,我国的农机消费、拖拉机消费并不是越大越好,一味引导“大”并不是方向。我国地域广阔,纵横几千公里,地域环境极为复杂,农民购买力也相差极大,在很多地方根本用不起也买不起非常大的拖拉机,就像国家发改委官衙里有些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蠢货官员,一味要求农用车生产公司把产物变成汽车,还硬是发明了个不伦不类的“低速汽车”的名词,根本不问农民买不买得起,农村的道路适不适合,田间作业用汽车方不方便,拉几袋肥料弄个大汽车装浪不浪费!可从2004年到现在,农用车无论你多么打压,仍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悲夫!退一步说,即使是少数有实力购买数百大马力拖拉机的农场、机构,在购买前也会问问自己投资产出比是否更经济,更会考虑是否购买国内品牌的特大力马拖拉机。经济学告诉我们,每个公司都应有一个合理的投入空间和**优的经济产量。既然每家公司自身实力有限,市场容量也极有限,因此追求大马力拖拉机就要备加审慎。当然,作为农机补贴政策的决策机构,农机管理部门也肯定会考虑是否适宜引导、推广这种马力非常大的拖拉机了。
很显然,对于公司来说,提高理性决策的能力,真正把公司做好,不搞盲目攀比,比能造出那怕600马力的拖拉机更能得到同行和外界的尊重。而对于其他广大农机公司来说,不要盲目跟风,产物适应市场需求,根据自身实力量力而行、追求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亦不失为务实的选择。 朱礼好/文
发表于 @ 2009年08月21日 14:47: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