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关注微信
小程序

成本大幅提高 农机公司被资金链紧锁

作者:司宁博 本站发布时间:2008年09月11日 收藏
农机行业是一个利润率比较薄的行业,去年全行业毛利率仅有4%;农机公司大多规模偏小,形成集团优势的只有寥寥数家。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农机公司对资金流动性有很大依赖。近年来,不少农机公司因为资金紧张等原因,公司规模难以扩大,更有甚者生产都受到影响。

  今年以来,这个问题更为突出。铁矿石、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暴涨,很多对钢材需求量大的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农机行业更是首当其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国有大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其产物成本中原材料所占比例高达75%,他们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敏感。按照目前原材料价格的涨幅,他预计公司全年成本将增加5亿元以上,形势非常严峻。这使得他们的资金链一度陷入被动,目前公司正在多方寻求突围方式。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不无担忧地说,如果公司的资金链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仅公司面临危机,一些分行业也将全线遭遇生存考验。面临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农机公司拓宽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能给予农机行业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连锁反应主机厂承担主要压力

  高元恩从全行业的高度对公司资金负担进行了分析:首先,由于钢板、焦炭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农机行业生产成本上涨普遍超过20%,高者达23%~25%;其次,劳动力成本也提高了3%左右,二者相加,整个农机行业生产成本提高25%左右。

  据山东五征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产物所遭遇的成本压力非常大,部分产物成本涨幅甚至高达40%到50%。但他同时表达出另外一个观点———“现在不但是我们主机厂资金链紧张,处于产业中游的外部供应商的资金链也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供应商纷纷涨价。如果我们不接受提价,许多供应商就不给供货了。因为他们的资金也很紧张,如果不把产物价格提高,同样也面临着停产的危险。”

  不少公司反映,由于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公司从银行贷款难度加大,目前一些配套件厂的付款方式也与之前有所不同。配套件公司应对原材料涨价也无良方,部分能够先交货后付款的公司现在也开始执行先收到货款再进行生产的策略。而这时的主机厂由于也面临贷款难度加大的问题,再加上此前并没有支付预付款的要求,并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使得主机厂更是身陷囹圄。

  山东玉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泽存说,有一次,他们已与一家钢材公司谈好价格,当天下午带着货款去取货的时候却被告知价格需要重新商定。他说,对方公司也有苦衷,但还是可以将成本压力转移给主机厂,而主机厂又能将成本压力转给谁呢?

放开定价权 农机补贴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张泽存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其对于产物价格的制订没有完全的自主权。他说,他们的产物多数都进入了补贴目录。然而补贴目录的政策有两条,使其难以招架这样凶猛的涨价。一是产物申报进入目录时,价格必须于前一年底确定,并且在这一年中所有享受补贴政策的机器价格必须严格按照当年的补贴目录上的价格执行;二是农机公司每年产物的涨价只能在前一年价格基础上上调5%左右。

  高元恩说,毋庸置疑,农机补贴制度的出台对于规范市场销售、保护农民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截至目前,其实施也不过才五年时间,有很多内容仍需不断完善。他告诉记者,以前,农机生产资金流动的起点之一是前一年末的订货会。在订货会上,用户方先向主机厂交纳一定的订金,主机厂拿到这笔订金后再进行生产;但现在,由于农机补贴制度的出台,一大批产物进入补贴目录,不再单纯通过市场渠道进行销售,订货会的规模变小,公司通过这个方式获得启动资金的能力变小了。

  而通过农机补贴制度销售的产物,为保障农民在使用中不会出现问题,公司的补贴款在某种意义上要作为“抵押”,在农机管理部门放一段时间。而且为了方便起见,许多地方农机管理部门多是在下半年统一将补贴款交给公司。但这样操作,却使得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大打折扣。而且,由于部分地区执行力度不够,甚至有公司去年下半年应该拿到的补贴款到现在还没有拿到,严重影响公司资金周转。

  为行业发展着想,高元恩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适当考虑放开定价权。比如,今年情况较为特殊,可允许公司适当提高涨价幅度,以缓解公司压力。如果能够确保市场稳定的话,甚至可以考虑不在补贴政策上对产物价格做具体要求,市场规律自然会使得公司在制订产物价格的时候趋于合理。

  另外,他对今年有部分省份免收公司推广产物服务费的举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在公司面临高成本考验的时候,政府部门为公司分忧,不仅缓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也激发了公司的能动性。

各显神通 解决办法治标不治本

  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产物一下子涨价太多,很容易失去市场,所以很多公司并不敢仅仅通过提高产物价格来解决成本问题。进入补贴目录的产物,受到政策所限,涨幅仅能控制在5%到10%。这么高的生产成本涨幅,公司如何消化,成为摆在每一个公司家面前**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面对成本上涨,公司都在寻求解决办法。据了解,目前公司采取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通过挖掘市场潜力,以扩大销售规模的方式,使公司的总销售额实现增长。然而,例如旋耕机等低利润率产物,由于无法有效解决成本问题,目前已经是低于成本价销售。扩大销售规模只能是卖一台赔一台。另外,由于很多产物市场需求已经较为饱和,公司很难在短期内提高销售规模,依靠这样的手段实现盈利可操作性很小。

  二是提高技术水平,以推出新产物的方式提高价格。然而有一些公司推出的新产物本质上来讲都是“换汤不换药”,核心技术并没有得到提升,更多是在机器的附加功能上做文章,然后就以新产物推出,涨价幅度略高于其技术和成本投入。高元恩说,这样的做法,用户无法得到实惠,对公司而言也不是好事情。

  叁是调整产业结构,多生产高利润产物,但这只适用于部分产物较为齐全、业务较为广泛的大中型公司,甚至有跨行业公司在别的产物上寻求出路来平衡资金问题。但在农机行业中,中小型民营公司占据了绝大多数,很难依靠这种方式摆脱困境。时风、奔马等公司目前着手于电动汽车的研发,成为行业结构调整的亮点。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产物与农业生产的关联性并不大。但调整产业结构确实成为目前公司**有效的手段,也许几年之后,很多农机公司的产物结构将与现在大不相同。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inn.cn/show.asp?ClassID=80&id=49660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