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农机公司的库存与产能过剩危机
农机公司的库存与产能过剩危机
从今年前几个月的统计数字和“第一农机财经”老朱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农机公司呈现出大量的产量、产能过剩,公司库存压力增加,大多数农机公司都难完不成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
库存增多,势必占用大量的现金流,降低公司的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并增加公司的运行困难。在郑州举行的农机行业经济运行会上,在创业板上市的吉峰农机常务副总经理郑舸就曾表示,公司愿意以较充裕的现金帮助处于困境的合作伙伴。
由于今年补贴实施的推迟,机手作业成本上升导致收入的减少,加上公司本身预期过旺等原因,导致今年的农机购买有些乏力。如南方省份多数农民外出打工潜在购买用户减少,水稻机机手收益下降,以及上半年水稻主产区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南方水稻机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总体来看,今年全喂入水稻机整体市场销售预计在3.25万台,同比下降8%左右。
可以预计,随着常规农机产物社会饱有量接近临界状态,明后年农机市场都很难维持前两年的持续高增长状态。如果相关政策有变,形势恶化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2010年,自走式小麦机整体销售就比2009年剧降2.4万台!
一家公司在制定当年市场目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当年的市场形势,而且要充分调动公司各种资源,制定生产计划,以备预期销售目标的实现。这种生产的筹备,是在销售目标制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就进行的。比如,一家农机公司制定了全年小麦机5000台的销售目标,那么这家公司就必须保证全年至少要生产出5000台小麦机。但是,由于预测系统突然出现问题,或者市场形势发生变化,那么只能完成2000台甚至1000台的销售,那么多准备出来的3000台或者4000台的产能和要求资源如何消化呢?
按照去年收获机械产销8.5万台(不包括背负式)的数据,如果按大多公司预期的2011年增长20%的话,就是1.7万台。而实际上,今年的小麦、水稻收获机械都出现小幅下滑,而玉米机也没有出现大家想象的那种高潮,今年的产销规模仅8.8万台左右。也就是说,按照预期,2011年就会有1.4万台以上的产能过剩,甚至还高,因为不少农机公司制定的增长率要远远高于20%。
那么,加上拖拉机等其他各类机械,公司的实际销售与年初预期相差更远。我们知道,这两年有上百家的拖拉机和玉米机公司加入或扩容。与实际产能过剩相比,说5万台,这都是小数,也许10万台都不止。
假如全行业有5万台产能过剩成为现实,按照每辆6万元的价格计算,理论上就会有30亿元的资产出现问题。
一家农机公司的产能过剩,可能只会累及一家公司,但是整体的市场出现过剩,那么就会出现农机产业的系统过剩。这种过剩,将不仅仅涉及到主机生产公司,同时也将影响到大量的农机配套件生产公司和流通公司。
农机主机生产公司一般都会在上年底中当年初,根据自己对未来一年的产销数据预期,签订供货合同。那么大量的农机配套公司也会根据主机生产公司的要求可能增加采购大量的原材料、设备,以及招募更多的工人。如果这个链条一旦从销售环节断掉的话,首先波及的是这些配套供应商,因为市场销售不利,资金回笼困难,主机生产公司就很有可能将困难转嫁到配套公司中去,特别是拖欠货款,从而造成许多配套公司发生经营危机。
从销售环节看,为了更好完成市场销量,农机流通公司不得不承受来自主机生产公司的压力,压库、预付款、商务政策恶化等等,从而造成经销商环节的公司因为资金周转不灵,会陷入困境。
当然,主机生产公司,会因为市场形势萎靡,而提前减量生产,但是,有些生产线就会出现闲置率过高的问题,如果贷款过多,那么还款压力就会增大,裁员也许不可避免。特别是对于资金实力比较弱小的农机公司,他们将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虽然有利于整个农机产业的重组兼并,但是却是以这些公司的失败和退出、以社会不和谐与不稳定因素增加、以普通员工的眼泪和悲伤为代价。
产业集中度降低、经营成本升高、市场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形势严峻、货币政策趋紧,将是农机产业进入冬天的前奏,而经历冬天的洗礼,那些成功转型升级的公司将再次迎来春天的温暖,而彼时中国农机产业也将迎来一次品牌与市场的根本提升。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