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评论:玉米机公司 谨防“滑铁卢”!
评论:玉米机公司 谨防“滑铁卢”!
去年的玉米机市场,可谓一波叁折。虽然销量同比暴增,但仍未及各主产公司的产量。很多公司在生产战略上&濒诲辩耻辞;冒进&谤诲辩耻辞;,遭遇了&濒诲辩耻辞;滑铁卢&谤诲辩耻辞;,滞销严重。而今年,玉米机公司再度开启&濒诲辩耻辞;豪赌&谤诲辩耻辞;模式,很多公司产销计划同比再翻番,甚至有的公司产销目标已超万台。今年的市场形势真有这么好吗?
近期,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发布了上半年的农机工业运行情况。其中,玉米机的增幅之大,还是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测。1-6月,规模以上公司玉米收割机的产量同比增加了109.2%,行业骨干公司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产量同比增加了122.16%,其中二行机增幅666.2%;叁行机增幅93.5%;四行机增幅85.6%;背负式玉米机增幅在31.9%。不少公司截至6月底的产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产量。
各地补贴玉米机积极性也相当之高。如山东省1-6月就已补贴玉米收获机械3700多台,其中背负式玉米收获机2068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1640台。销售方面,主要骨干公司1-6月自走式玉米机销售了6500余台,增幅136.2%。
玉米机如此火爆,一是玉米机市场刚性需求实实在在地存在;二是吉林、江苏、辽宁等省今年对玉米机实施普惠制,多数地方也都对玉米机进行重点补贴,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叁是公司的销售策略更加灵活、有力。今年在东北,有的大公司扣除补贴金额直接降价促销,提前抢占市场。
面对如此火爆的情景,公司需要激情,应该抓住良机发展自己,但更需理智,欲速则不达,要量力而行。
2011年,玉米机骨干公司四行机生产计划超过了1.3万台,叁行机生产计划接近2万台,可谓&濒诲辩耻辞;信心爆棚&谤诲辩耻辞;。但年底盘点后才发现,自走式玉米机销售增幅只有30%。叁行机和四行机的销售都在6000台左右,其中还有部分玉米机很长时间无法结算,形成&濒诲辩耻辞;假销售&谤诲辩耻辞;,公司资金占用非常严重。
为什么市场如此火爆,公司的产物还会积压呢?
购机补贴资金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自走式玉米机价格高、单机补贴金额大,叁行、四行机若无补贴,则很少有用户有能力购买。今年,尽管一些省市对玉米机首次实行普惠制、累加补贴、作业补贴和保障性补贴等政策性支持,但补贴资金供需矛盾依然较大,多数地方的补贴资金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就不能完全将销售人员的统计数据作为自己的生产计划,必须充分考虑用户对大型玉米机的实际购买能力。位居大型玉米机市场占有率榜首的约翰迪尔公司,一直采取非常稳健的生产节拍,重在不断提高其产物的可靠性和技术细节,从而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同时,行业信息沟通渠道尚未畅通。尽管今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建立起了收获机统计和数据交换体系,并加强了行业月度运行分析和发布工作,但仍有很多公司缺乏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目前,玉米机公司多按照对市场的预测安排生产,但由于信息不畅,公司往往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备产情况。当一家公司的生产计划翻番时,别家公司甚至翻了叁倍不止。这样迭加起来,不滞销才怪。据了解,今年很多公司两行玉米机产量同比增加了数倍乃至数十倍,产销率如何令人担忧。同时,不少小公司也在开足马力生产两行机、叁行机,让玉米机总产量更加扑朔迷离。
此外,随着农机销售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农民对玉米机越来越了解,购机行为也日渐趋于理性。由此推断,叁行、四行玉米机今年的市场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小公司、新公司更不宜盲目乐观。小公司一定要在产物的&濒诲辩耻辞;精&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特&谤诲辩耻辞;上下工夫,建立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产物质量,才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现在,农机生产公司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公司竞争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很多玉米机公司面临艰难的抉择:不投资电泳喷涂线、激光切割机等以提升制造水平,产物就无法进入第**梯队。然而除了提升制造能力带来的资金压力外,&濒诲辩耻辞;扎堆&谤诲辩耻辞;投入某一产物的现象也已成为埋藏在公司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由此看来,无论大小公司都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玉米机预期的火爆,谨防再遭市场&濒诲辩耻辞;滑铁卢&谤诲辩耻辞;。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