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河北省养殖大县全面推广“粮改饲” 为养而种农牧双赢
河北省养殖大县全面推广“粮改饲” 为养而种农牧双赢
&濒诲辩耻辞;还是当青贮饲料卖好!俺家5亩地全株玉米能产16吨青贮饲料,比卖玉米算下来还多挣800多块钱。&谤诲辩耻辞;提起去年的玉米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河北省行唐县市同乡东霍同村农民杨立军对该县实施的&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项目赞不绝口。
资料图
为推动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实现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叁元种植结构转型,去年以来,河北省以草食畜(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大县为重点,全面推广粮改饲种植,累计落实粮改饲面积突破240万亩,建成万亩示范区29个,千亩示范片361个,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循环发展和农民增收。
补贴精准到位种养结合共赢
行唐县是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全县存栏奶牛8.49万头,肉牛1万余头,草食畜规模养殖场区100余家,建有奶牛养殖场区92个,其中省级示范场10个,市级示范场24个,全县青贮饲料年需求量在22万亩以上。该县作为农业大县,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30万亩左右,是全株青贮玉米饲料生产基地,而且拥有11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械,并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全株玉米青贮经纪人队伍,有着较强的全株玉米青贮生产加工能力,这些为实施&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工作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推进农业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叁元结构转型升级,该县依托&濒诲辩耻辞;草食畜存栏量大,玉米种植面积广,青贮收割机械多&谤诲辩耻辞;叁大优势,以国家&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为试点,坚持&濒诲辩耻辞;项目扶强、资金扶大、补贴扶活、政策扶优、试点扶准&谤诲辩耻辞;,探索出&濒诲辩耻辞;草食畜养殖合作社+玉米种植大户+专业化收贮队伍&谤诲辩耻辞;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找到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条共赢新路。
为推动&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行唐县制定了《&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补贴对象确定为当年收贮青贮草料、购置青贮玉米等大型联合收割机、改扩建青贮窖的规模化草食畜养殖场及相关的专业收贮公司(合作社),安排不低于800万元资金,对奶牛或肉牛养殖达到200头以上,全株青贮玉米为500亩以上的草食畜养殖场区及同等收贮量的专业收贮公司(合作社)进行补贴,带动收贮积极性;安排资金不高于15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购买青贮添加剂,提高青贮质量;合理草畜配套,每个收贮单位与玉米种植户签订叁年的种植收购协议,依据当年市场价灵活确定收购价格,并做到应收尽收,实现了养殖和种植双方合理的利益分配,确保了补贴资金使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形成了种养双方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行唐县已在养殖规模比较集中的安香乡、独羊岗乡建制实施,打造了两个&濒诲辩耻辞;万亩方&谤诲辩耻辞;和20个&濒诲辩耻辞;千亩方&谤诲辩耻辞;,进一步推动了种植业机械化、畜牧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及劳动力集约化步伐。去年该县试点面积突破12.1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40.7%。
饲养成本降低生态效益显现
&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的顺利实施,有效降低了饲养成本,提升了牲畜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隆化县郭家屯镇河南村的肉牛养殖户于海龙和湾沟门乡的肉牛养殖户杲建民为例,以前育肥方法主要是使用能量饲料(玉米面)、干玉米秸秆、油葵渣、酒糟等为主,体重300公斤肉牛每头每天消耗精料6斤,干草19斤,日增重0.7斤,饲养成本每天14.7元。实施全株玉米青贮饲喂以后,每头牛每天消耗精料减至2斤,日增重达2.1斤,饲养成本可降低4.8元。同时,每亩享受&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项目补贴144元,购置收割机的杲建民还享受到直接补贴金额6.9万元,有效扩大了养殖业利润空间。
&濒诲辩耻辞;我们小区现有奶牛存栏540多头,去年收购全株玉米青贮饲料7000多立方米,青贮补助13.2万元,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提高了养殖效益。&谤诲辩耻辞;行唐县爱农奶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郭连喜说,&濒诲辩耻辞;以前奶牛每日产奶25公斤左右,如今产奶33公斤,奶牛单产提高了30%,通过种养加的紧密结合,饲料粮由&濒蝉辩耻辞;黄贮&谤蝉辩耻辞;到&濒蝉辩耻辞;全株青贮&谤蝉辩耻辞;的就地转化,让&濒蝉辩耻辞;粮变肉&谤蝉辩耻辞;、&濒蝉辩耻辞;草变乳&谤蝉辩耻辞;,实现了过腹增值,去年增收50多万元。&谤诲辩耻辞;
据介绍,2016年行唐县91个草食畜规模养殖场区被纳入&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试点项目补贴范围,共为4.25万头草食畜提供优质粗饲料,直接增加养殖效益2000万元。
不仅奶牛养殖户效益可观,而且种植户、机手的收入也有增无减。&濒诲辩耻辞;与原来的籽粒玉米收割相比,全株青贮玉米的收割、运输、晾晒、脱粒、储藏等环节减少,费用降低。种植户每亩普遍增加了二叁百元,一增一省,降本增收额突破1000万元。&谤诲辩耻辞;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有关负责人说,去年,行唐县组织县内外150余台收割机械、700余辆运输机械积极参与&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收贮工作,可为收割运输队伍增收1200余万元。
除了经济效益外,全株青贮玉米的生态效益也很明显。行唐县奶牛养殖合作社采取&濒诲辩耻辞;合作社+农户代表+农户&谤诲辩耻辞;模式,与农户代表签订种植、收贮和粪肥还田协议,带动农户种植青贮玉米,养殖场区粪肥经过堆积发酵后无偿供给种植户使用,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减少了因焚烧造成的污染,在保障草食家畜营养粗饲料供给的同时又促进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实现了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促进了畜牧生产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提质增效种养加一体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隆化作为近邻京津的贫困县、京津冀水源涵养的重点县,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成为带动该县农牧业走出一条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濒诲辩耻辞;粮改饲&谤诲辩耻辞;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坚持&濒诲辩耻辞;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谤诲辩耻辞;,积极鼓励大型养殖场、家庭农(牧)场建设自有饲草料基地。并通过土地流转或牧草生产订单形式,探索建立牧草种植公司独资经营、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牧场融合发展的青贮饲料种植模式,全年落实全株青贮种植面积2.2万亩,制作全株玉米青贮6.8万吨,新增大型青贮收割机2台,裹包机5台,有力带动了肉牛养殖标准化建设。全县已建成省部级肉牛示范场5个,千头以上规模牛场26个,百头以上规模牛场455个。
与隆化县特殊的地理位置相比,雄县则依托传统的农业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牧业结合,种养加一体的循环发展新型种养结构,进行粮食改种饲料的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畜牧业协调发展。
该县位于冀中平原,大清河以北的叁角地带,地势平整,土质肥沃,现有耕地47万亩,有规模养殖场268个。全县猪存栏5.5万头,牛存栏4000余头,羊存栏5.7万只,禽存栏63万只。近年来,该县通过公司自行流转等方式,调整3.6万亩土地种植结构,种植饲料玉米、桑苗、苜蓿等。同时配套大型收割机械200多台、粉碎机械600多台,用于饲料收割、加工和青贮等,去年全年秸秆青贮量达到17100吨。涌现出雄润、化强、祥农、华韵等多家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在不久前举行的相关行业会议上,河北省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充分利用中低产农田、已垦撂荒草原等宜草资源,采取粮改饲、草粮轮作和粮草套种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各类牛羊养殖场,推广&濒诲辩耻辞;养殖-种植&谤诲辩耻辞;一体化生产,发展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种植和养殖业相互促进、发展共赢的局面。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