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关注微信
小程序

“十叁五”时期末我国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万人以上

作者:经济日报常 理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5日 收藏

  △江西省永丰县叁坊乡高山红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怀松利用摄像头将采摘的有机蓝莓拍照上传,以便在网络销售。懂技术、会管理是不少合作社理事长的必备本领。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长新村种粮大户李军去年种了400亩地,他向记者展示自家的玉米,穗大、颗粒饱满。本报记者乔金亮摄

  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自2012年以来,相关部门就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当前,一批能创新、敢创业、有技术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引领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部日前印发《&濒诲辩耻辞;十叁五&谤诲辩耻辞;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要发展到2000万人。

  破解&濒诲辩耻辞;谁来种地&谤诲辩耻辞;问题

  在北京某小区当电工的戴师傅来北京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濒诲辩耻辞;尽管比较辛苦,但挣钱机会多,比在家种地强。&谤诲辩耻辞;戴师傅向记者坦言,河南老家还有几亩地,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回去种了,&濒诲辩耻辞;种地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多&谤诲辩耻辞;。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并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6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人。

  如此庞大的群体离开农村,走进城市,导致农村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农村&濒诲辩耻辞;空心化&谤诲辩耻辞;现象十分普遍。&濒诲辩耻辞;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谤诲辩耻辞;已经成为极其现实的问题。

  但是,在中央反复提出&濒诲辩耻辞;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抓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并且里面主要装的是中国粮&谤诲辩耻辞;的背景下,庄稼终究还是要有人来种,而且要种得好、种得精。

  这就需要依靠新型职业农民。

  &濒诲辩耻辞;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谤诲辩耻辞;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濒诲辩耻辞;再过10到20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谤诲辩耻辞;。

  实际上,自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就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2015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达1272万人,比2010年增长55%;陕西、江西等11个省区市政府出台了《对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等文件。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超过80亿元,全国1800多个农业县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濒诲辩耻辞;只有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才能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谤诲辩耻辞;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江文胜告诉记者。

  着力培育&濒诲辩耻辞;叁类农民&谤诲辩耻辞;

  吸引&濒诲辩耻辞;新农&谤诲辩耻辞;、提升&濒诲辩耻辞;老农&谤诲辩耻辞;、储备&濒诲辩耻辞;知农&谤诲辩耻辞;是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手段。

  当前,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濒诲辩耻辞;新农&谤诲辩耻辞;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

  随着&濒诲辩耻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谤诲辩耻辞;的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正成为创业创新的沃土,工商资本的进入,&濒诲辩耻辞;互联网+&谤诲辩耻辞;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新农人,一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

  安徽省南陵县&濒诲辩耻辞;80后&谤诲辩耻辞;职业农民谷浩,从上海海洋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承包了300亩鱼塘,并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四大家鱼混养模式,实现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和效益翻番,辐射带动周边100多个养殖户亩均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

  同时,一批想务农、有经验的&濒诲辩耻辞;老农&谤诲辩耻辞;转变观念提升技能,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力量&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

  通过教育培训,一批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获得提升,正在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骨干。他们积极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物供给提供了基础支撑。

  吉林省农安县农民武向全曾经是种田能手,在专家的引导下,他创办了天地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利用农家肥和黑沙改造盐碱地,大幅提高了玉米单产水平,不但成为科技达人,还带动了周边400多户农户,流转、托管土地7600多亩,增产增收又增效。

  此外,一批高学历、有情怀的&濒诲辩耻辞;知农&谤诲辩耻辞;在职业培育中加速成长,成为农业后继者,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

  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内容与方式,立足未来农业发展培育后备人才,确保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如江苏省自2015年开始针对省内高校所有涉农专业应届生,开展为期一周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培训,引导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设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实验班,采用&濒诲辩耻辞;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创业孵化&谤诲辩耻辞;的分段培养模式,目前首批毕业生已经走上创业道路,注册了青年农场主商标,创建了&濒诲辩耻辞;青年壹品&谤诲辩耻辞;互联网销售平台,成为全校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平台。

  打造&濒诲辩耻辞;一主多元&谤诲辩耻辞;培育体系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将达到2000万人。那么,对于人口众多、农民众多的中国而言,多少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可以满足我国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此,农业部科教司教育处处长纪绍勤说,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通常耕地的80%左右是靠职业农民来耕种的,农业产值中50%左右是由职业农民贡献的。照此标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重而道远。

  据农业部测算,1亿人左右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比较符合中国国情。这1亿人中,包括生产经营型3000万人,专业技能型6000万人,社会服务型1000万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级农业部门着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学院、科研推广机构、公司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广泛参与的&濒诲辩耻辞;一主多元&谤诲辩耻辞;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据悉,2012年至2017年间,连续6个中央&濒诲辩耻辞;一号文件&谤诲辩耻辞;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表明了中央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2016年的中央&濒诲辩耻辞;一号文件&谤诲辩耻辞;还提出,要&濒诲辩耻辞;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谤诲辩耻辞;。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刘天金认为,农广校不是一所普通意义上的学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和全国体系,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服务&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发展上肩负着特殊而艰巨的使命。&濒诲辩耻辞;定向培养职业农民&谤诲辩耻辞;,核心是围绕职业农民本身的性质、特点、规律推进精准培训。

  刘天金认为,要着力推动叁个转变:在培训对象上,推动留守向职业的转变;在教育培训机构上,推动从分散到联合的转变;在教育方式上,推动由短期向经常的转变。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建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参与培训工作,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农民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支持各地整合资源办好农民学院,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鼓励农业园区、农业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农民合作社建立农民&濒诲辩耻辞;田间学校&谤诲辩耻辞;,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就近就地学习、教学观摩、实习实践和创业孵化场所。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paper.ce.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