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重庆多举措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重庆多举措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重庆市地处西南山区,山地、丘陵约占90%,平坝不足10%,人均耕地1.17亩,素有&濒诲辩耻辞;六山叁丘一分地&谤诲辩耻辞;之称。2016年,全市谷物播种面积1891万亩,其中稻谷1038万亩、玉米713万亩。
目前,国内粮价正面临下行压力。记者在开州区、潼南区、忠县等地调研中了解到,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受农产物价格下行影响有限,种粮积极性比较稳定。
在重庆,农户自家种植的水稻主要用作口粮,这部分种植面积相对稳定,没有受到粮食价格下行的影响。但是,种粮大户对粮食价格下行却十分关注。开州区临江镇明月村90后种粮大户李小军告诉记者:&濒诲辩耻辞;价格跌了也要种,只要不亏就行。但如果总赚不到钱,那就不行了。&谤诲辩耻辞;
与李小军一样,很多种粮大户、合作社理事长都是这种想法。为此,重庆市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提升种粮积极性。
通过优化补贴保障种粮效益是重庆开出的一剂良方。近年来,重庆市在每亩地79.9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基础上,对于粮食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每亩230元的种粮大户补贴。此外,重庆市还设立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财政补贴专项,对于育秧、机耕、机插、机收等关键环节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耕代种的每亩一次性补贴250元。
进行农田整治,推动规模经营,是重庆的又一有益探索。2016年,重庆市协调落实市级财政资金3300万元,在潼南等24个区县试点宜机化地块整治。通过地块互联互通改造、缓坡化改造、水平条田化及坡土梯台式改造,消除耕作死角,集中解决机械化种植&濒诲辩耻辞;**后一公里&谤诲辩耻辞;的难题,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效益。目前,全市已整治面积4.8万亩,原本每亩400元的水稻人工收获费用降到了机械收获每亩70元,受到了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的普遍欢迎。
探索综合种养,实现多种收益,是重庆提升种粮积极性的成功实践。在忠县马灌镇果园村,返乡创业者周玉高去年探索出的&濒诲辩耻辞;稻-蛙&谤诲辩耻辞;综合种养模式,每亩养蛙纯利润有1万多元。&濒诲辩耻辞;虽然水稻产量只有每亩400至500斤,约为普通种植的一半,但由于综合种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稻谷品质好,价格可以卖到每斤16元,综合效益是传统种粮模式的几十倍。&谤诲辩耻辞;他说。
重庆市还试点探索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濒诲辩耻辞;稻-鸭&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稻-鱼&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稻-虾&谤诲辩耻辞;等高效种养,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全市综合种养面积已达46.9万亩。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