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关注微信
小程序

吉林秸秆还田、藏粮于地 黑土地泛“油光”

作者:岳富荣 祝大伟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9日 收藏

  &濒诲辩耻辞;眼下稍有些旱,但咱的地不怕。有了秸秆覆盖,地里墒情好多了。&谤诲辩耻辞;吉林省梨树县种粮大户卢伟蹲在地头用手扒拉开有些腐烂的秸秆,一股潮气就扑到手边。

资料图

  今年,卢伟种了2200多亩玉米,都采用了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濒诲辩耻辞;去年秋收后的秸秆像棉被子一样盖在地里,直到**后烂成肥料。&谤诲辩耻辞;卢伟解释。如今,卢伟已经连续5年进行秸秆还田的耕作。

  &濒诲辩耻辞;以前,咱黑土地那叫一个&濒蝉辩耻辞;肥&谤蝉辩耻辞;,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后来耕作多,保护少,黑土里的营养被榨干,土层变薄、土质板结,产量全靠化肥往上催。&谤诲辩耻辞;卢伟说,黑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必须保护。

  吉林省地处&濒诲辩耻辞;黄金玉米带&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黄金水稻带&谤诲辩耻辞;,黑土地资源丰富,有黑土耕地11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0%,产出粮食占全省60%以上。

  据监测,东北地区黑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由历史上的4%到8%一度下降至2%左右。吉林省黑土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0厘米的地块一度占到12%左右,完全丧失腐殖质层的占3%。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濒诲辩耻辞;藏粮于地&谤诲辩耻辞;政策,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先进的耕作技术,让黑土地的质量得到&濒诲辩耻辞;绿色&谤诲辩耻辞;提升。&濒诲辩耻辞;以前黑土板结,蚯蚓几乎消失。如今,一立方米土里蚯蚓多达几十条,黑土地又泛起了&濒蝉辩耻辞;油光&谤蝉辩耻辞;。&谤诲辩耻辞;卢伟说。

  &濒诲辩耻辞;秸秆还田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方法,能把从黑土地上剥夺的营养还回去。&谤诲辩耻辞;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通过近十年的观测研究发现,实施秸秆覆盖还田的黑土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0%,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每立方米蚯蚓的数量是常规垄作的6倍,每年每公顷可减少风蚀量800多吨。

  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达1200万亩以上,每年需要水稻育秧土70多万吨。&濒诲辩耻辞;如果全部从田里取土,要破坏耕地3万多亩。利用秸秆制作营养土,能有效消化秸秆,减少水稻育苗取土带来的生态破坏,进而形成绿色生产模式,促进土壤的保护和改良。&谤诲辩耻辞;常年从事该项技术研究的省农科院研究员李启云说。

  2012年以来,省政府每年投入补贴资金1.3亿元,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等重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5.6亿亩(次),粮食增产或减少损失200亿斤以上。去年,全省秸秆还田面积416.42万亩,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8%以下,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濒诲辩耻辞;秸秆还回田里去,农药化肥往下降,黑土地&濒蝉辩耻辞;黑&谤蝉辩耻辞;起来,咱的农产物才&濒蝉辩耻辞;绿&谤蝉辩耻辞;得起来。&谤诲辩耻辞;卢伟说,大米等农产物成为吉林省响亮的品牌,这是黑土地的回馈。

  2015年开始,吉林省在4个县(市)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共40万亩。随着黑土地保护的持续发力,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跃升,已稳定跃上700亿斤台阶。去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743亿多斤;亩产987斤继续保持全国第**。

  &濒诲辩耻辞;&濒蝉辩耻辞;肥&谤蝉辩耻辞;了黑土,鼓了腰包。&谤诲辩耻辞;卢伟介绍,仅秸秆还田的免耕技术一项,就能让每公顷可耕地节约成本1200多元。数据显示,过去5年,吉林省农民收入由2012年8598元增长到2016年的12123元。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paper.people.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