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关注微信
小程序

植保无人机:有标准才能飞得更好

作者:农民日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9日 收藏

  2月,农飞客在河南省内黄县为13万亩麦田喷施除草剂;3月20日开始,极飞农业用植保无人机在河南漯河临颍县开展10万亩小麦田统防统治作业;4月28日~5月10日,河南全丰标普在安阳市组织小麦田统防统治作业100万亩&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继2016年实现由宣传表演阶段转入实际作业阶段后,2017年发展势头更是迅猛,呈爆发式状态。

  但是,与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相比,当前我国植保无人机生产标准和作业标准的制定、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困扰着行业发展,这些问题要如何破解?近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第二届航空植保应用技术发展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议。

  1质量和稳定性提高保有量逐年攀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急速增加,作业效率高、节水节药环保型农业航空植保机械获得了市场越来越多的青睐。专家介绍,2016年全国专业化防治组织达8.8万个,与一家一户采用背负式小型喷雾器的传统打药方式相比,规范化和规模化的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对高效优质的施药机械迫切需要,农业航空植保将成为我国农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其中&濒诲辩耻辞;大热&谤诲辩耻辞;的植保无人机发展又如何呢?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副处长郭永旺认为,近年来,我国植保无人机经过3~5次改型,作业稳定性都有了大幅的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国无人机生产公司超过400家,产物类别多样,载药量涵盖了从5~100升的各种不同类型,价格既有两叁万元的,也有几百万元的。

  据悉,2016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超过2000万亩,保有量已经超过5000架,作业成本每亩地在6~15元。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300架的省份有10个,其中湖北已经达到1000架以上。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副调研员方国斌说:&濒诲辩耻辞;在湖北,植保无人机防治面积大幅增加。仅今年春季小麦油菜防治面积已超过去年全年飞防面积。预计今年湖北使用无人机飞防的面积可达10%左右,而且由于它在施药、施肥、授粉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谤诲辩耻辞;

  国家植保机械检测中心主任陈小兵介绍:&濒诲辩耻辞;2016年我国小型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呈稳定态势,未出现大规模的盲目扩张,产物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产物使用方便性、安全性、可靠性都有所增强。部分产物能实现定高定速飞行、航线规划、断点续喷、变量喷洒、药量检测、失控返飞、电子围栏、低电压保护、断桨保护等功能。&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植保无人机经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进步。&谤诲辩耻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启文认为,目前,国内无人机公司生产的产物性能整体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农业生产、研发单位目前在飞防专用药剂研发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植保无人机除了在粮食等传统作物领域进行施药,在果园、茶园等经济作物上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突破。

  2技术滞后标准缺失影响行业发展

  近几年,植保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上功不可没,已经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植保无人机产业虽然飞速发展,产物类型之多让人应接不暇,同时,植保无人机在稳定性、部分功能上也有了不小改善,但还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关键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作业效果。&濒诲辩耻辞;在日本,无人机飞行高度不超过1米,通过低空低速飞行,能有效替代地面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而在中国,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有的甚至超过5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效果。&谤诲辩耻辞;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中心主任何雄奎认为,我国植保无人机发展面临五大挑战:一是载重轻,单次作业周期短,不完全适合高效航空喷雾作业。二是无人机喷洒农药存在重喷与漏喷现象,尾翼产生的气流影响下压气流,易造成农药雾滴飘失等。叁是核心技术发展滞后,如发动机、飞控系统、雾化系统的研发技术等。四是缺乏专用的喷雾制剂。五是植保无人机缺乏相关标准。

  不仅&濒诲辩耻辞;硬件&谤诲辩耻辞;不过关的情况存在,而且诸多配套标准也有所缺失。&濒诲辩耻辞;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机型多样,在测试中发现,产物仍存在一些问题。&谤诲辩耻辞;陈小兵指出,我国植保无人机产物无标牌、无标识、无机壳,制造粗糙现象严重;飞行技术参数、喷塞技术参数标注随意性大,跟实际使用时差距大;飞行姿态不稳、作业精准度不够,满载时飞行易出现炸机、失控等现象;喷洒装置配置不合理,会出现喷头掉落、泵吸不上药、喷雾断断续续,飞行过程中药液泄露,重喷、漏喷现象严重等问题。&濒诲辩耻辞;更严重的是,植保无人机无配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缺少产物生产制造标准(技术要求、检测方法)、作业规范、作业质量标准和人员资质管理规范,造成公司无标生产,无序使用;飞手不专业,对植保机械要求不清楚,对施药作业要求不了解,作业质量不稳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谤诲辩耻辞;陈小兵说。

  郭永旺认为,从2014年开始,由于国内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公司开始转型生产植保无人机,导致国内植保无人机产业混乱。&濒诲辩耻辞;我国植保无人机基本都是简单的组装,施药设备与控制技术研究落后。而且有不少公司的喷雾设备都是自己焊接的,安全性和喷雾效果都很差。很多无人机生产公司仅掌握机器飞行的技术,但不懂施药技术,直接导致很多植保无人机只能喷水,不能喷药,在田间作业时经常出现各种问题。还有就是对于配套的植保无人机理论研究不足。&谤诲辩耻辞;

  植保无人机在湖北的应用现状也是其发展的一个缩影。方国斌表示,目前植保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不足、专用飞防药剂不能全覆盖、价格偏高,补贴少,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人机的购买和使用数量。

  3制定标准和规范飞防才能更&濒诲辩耻辞;靠谱&谤诲辩耻辞;

  植保无人机要更好地发挥作用,除了自身的&濒诲辩耻辞;硬件&谤诲辩耻辞;要硬,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目前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亟需制定标准规范。

  陈小兵说,作业规范制定很关键,也非常需要,对于飞手来说需要制定一系列植保施药技术规范,面对不同病虫害,作业机具、作业高度、作业速度要如何调整等等,需要大量的试验并制定相关规范。由于植保无人机不同于固定翼和有人驾驶直升机,也不同于地面作业机具,他强调,&濒诲辩耻辞;要根据植保无人机的特点制定安全技术要求和标准,不能照搬固定翼和有人驾驶直升机标准。当然这些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验证试验,相关标准也应当尽早发布实施。&谤诲辩耻辞;

  标准由谁制定?又要制定些什么内容?何雄奎建议,&濒诲辩耻辞;要大力加强植保无人机标准的制定,需要农业部门与民航管理部门、空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制定的内容包括材料与部件、制造、管理、使用等各环节。&谤诲辩耻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澳大利亚,任何一架飞行器都必须通过定型产物飞行测试程序,符合个性检测标准,取得相关证明;飞行机手获取无人机操作执照必须完成5小时的无人机标准操作&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濒诲辩耻辞;有些国外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所以我国一定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航空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包括产物制造、产物检测、操作人员岗位培训和资质认证、作业质量及风险评估。&谤诲辩耻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强调。

  方国斌也认为:&濒诲辩耻辞;植保无人机还要继续完善。包括制定统一行业标准与作业标准,降低操作难度、降低使用成本和提高续航时间等。此外,还应该加大扶持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力度,积极争取发挥政策的示范引导作用,降低购机成本,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购机积极性。加强植保无人机飞手的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发挥公司的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培养植保无人机技术人才,完善植保无人机配套服务,提高无人机的使用效率。&谤诲辩耻辞;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zb.farmer.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