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突破传统瓶颈 农企照样可赢得资本“青睐”
突破传统瓶颈 农企照样可赢得资本“青睐”
据中国乡村之声《叁农中国》报道,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传统农业公司获得投资的案例为7起,投资金额总数为0.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4起和4.96亿美元分别下滑71%和93%。事实上,从2015-2017年五个半年度,农业领域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一直都在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十分明显,有人惊呼,整个农业行业已进入了资本的寒冬期。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农企都被资本冷落了,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分析:突破传统瓶颈,农企依旧可赢得资本&濒诲辩耻辞;独宠&谤诲辩耻辞;:
孙立武:相较于工业等领域的公司,农业公司和团体组织为何得不到资本的&濒诲辩耻辞;宠爱&谤诲辩耻辞;呢?这个问题,先不急于回答,先说说几个令人羡慕、惊讶的例子。
刘杰博士毕业,是种土豆的,他有一个目标,种中国**好吃的土豆,2016年5月29日,刘杰参加了某档电视节目的录制,打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凭借着超高的人气,获得了750万的投资;李绍华是一家农产物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公司研发了9款沙漠有机农产物,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和销售,加上产物的与众不同,2017年5月,李绍华的公司获得了400万的天使轮融资;2016年1月,海南某热带中药材种植项目成功融资300万元,这个中药材项目,涉及到种子种苗规范化繁育的技术标准,并在融资前,获得了专项技术资金的支持。
就在大家说农业公司融资难的时候,农业公司融资成功的案例其实有不少,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融到资,而是在于融到资的公司的项目有什么神通,没有融到的公司又有着哪样的过失。
资本是逐利的,公司也是需要盈利的,不盈利的公司无法存活,资本也无法宠爱。不得不说,有些传统农业公司的农业盈利项目比较单一,比如养猪的公司就只养猪,养鱼的就只养鱼,没有或者不会扩展产业链,去做产物的深加工,这样的公司不仅效益低,风险大,对资本的吸引力也不足。而公司在盈利的过程中,效益有多大,要看核心业务,产物具备核心竞争力就更有优势,而传统的农业公司,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公司,缺乏这样的优势,资本自然难以青睐。此外,农业是一个周期长的行业,所以很少有融资者愿意把一大笔资金投放在一家投资大,投入产出率低、回报慢的传统农企。
融资成功的农业公司,多是规避了这些问题,比如人气效应、产物的独特性增加了效益的深度,项目见效快不会让投资人等待太久。所以作为弱势的传统农企要打破融资难这个僵局,还需从自身做起,加快自身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融入互联网+农业的大潮中,这样才有可能重获资本的青睐。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