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关注微信
小程序

工信部对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有“大动作”!

作者:农机化导报 杨杰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4日 收藏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那么我国在农机工业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下一步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推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罗俊杰副司长作了介绍。

  罗俊杰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农机工业体系,应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实现了从&濒诲辩耻辞;牛耕人拉&谤诲辩耻辞;到&濒诲辩耻辞;机耕铁犁&谤诲辩耻辞;的进步,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总体看来,我国农机制造的体系基本健全,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开放合作也初显成效,有力保障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我国现在农机装备行业规上公司2500多家,去年的产值规模达到4500亿元左右,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

  但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有效供给还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物过剩的问题并存,还有机具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农艺与农艺融合不够。当前,全球农机装备向大型复式、节能高效、智能精准的方向加速发展,在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我们确实也面临着&濒诲辩耻辞;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谤诲辩耻辞;的新问题。发展农机装备是重要基础,必须与农业机械化统筹规划,一体推进。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策部署,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聚焦短板弱项,建设创新体系。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紧解决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濒诲辩耻辞;无机可用&谤诲辩耻辞;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濒诲辩耻辞;瓶颈&谤诲辩耻辞;制约,不断优化产物结构,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覆盖关联产业的创新机制,完善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同时,鉴于农机作业环境复杂、时效性强,对农机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我们鼓励公司加强研发后样机的工程化验证,深化农机农艺融合,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濒诲辩耻辞;公司+合作社+基地&谤诲辩耻辞;等研发生产新模式,切实提高农机装备的质量,破解&濒诲辩耻辞;无机好用&谤诲辩耻辞;的难题。

  二是推进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农机装备公司要和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深度对接,协同攻克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濒诲辩耻辞;卡脖子&谤诲辩耻辞;的问题。同时,零部件与整机公司要&濒诲辩耻辞;主配牵手&谤诲辩耻辞;,共同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我们也鼓励大型农机公司向成套设备集成转变,支持中小公司向&濒诲辩耻辞;专、精、特、新&谤诲辩耻辞;的方向发展,支持优势农机装备公司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

  叁是加强质量可靠性建设,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我们将构建现代农机装备标准体系,加强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支持重点地区建立农机装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引导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推进&濒诲辩耻辞;互联网+农机作业&谤诲辩耻辞;。

  四是推动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目前全球十大农机企已在我国设厂,并得到了很好的投资回报,我国的一些骨干龙头公司也纷纷走出国门。所以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先进农机技术及产物&濒诲辩耻辞;引进来&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走出去&谤诲辩耻辞;,鼓励公司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国际经营能力,融入全球的产业体系。我们也将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公司。

  罗俊杰强调,总体来说,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核心是要加快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zb.farmer.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