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关注微信
小程序

叁代农人话“农事”——来自田间地头的“年代秀”

作者:范帆、姚子云 本站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5日 收藏

  春耕时节,草木萌发,处处都是农忙的身影。记者来到田间地头,与生于不同年代的农人共话&濒诲辩耻辞;农事&谤诲辩耻辞;。这些农人中,有的是种了一辈子田的&濒诲辩耻辞;老把式&谤诲辩耻辞;,也有刚刚投身农业的&濒诲辩耻辞;新农人&谤诲辩耻辞;,从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濒诲辩耻辞;出演&谤诲辩耻辞;的&濒诲辩耻辞;年代秀&谤诲辩耻辞;,可以感受到中国农业的变迁和希望。

  &濒诲辩耻辞;70后&谤诲辩耻辞;老把式:种田不再是&濒诲辩耻辞;体力活&谤诲辩耻辞;

  清明过后,春意渐浓。在江西省安义县鼎湖镇的一块农田里,农民孙顺和正驾驶着拖拉机来回翻整土地,机械的轰鸣声在田野中欢唱。

  今年47岁的孙顺和是一名种田&濒诲辩耻辞;老把式&谤诲辩耻辞;,见证了种田从&濒诲辩耻辞;肩挑背扛&谤诲辩耻辞;到农机普及的时代变迁。

  &濒诲辩耻辞;过去种田全凭一身力气,尤其是&濒蝉辩耻辞;双抢&谤蝉辩耻辞;,可别提多苦了!&谤诲辩耻辞;孙顺和告诉记者,如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农机助力,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已经成为农民种田不可或缺的工具。

  农业机械化不仅意味着把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更代表着农业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濒诲辩耻辞;以前我们夫妻两人只敢承包10多亩地,再多就忙不过来,现在我俩种300亩地也不在话下。&谤诲辩耻辞;孙顺和说,他目前熟练掌握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驾驶技术,打药也用上了植保无人机,农药撒得更均匀,效率也比过去提高了。

  在孙顺和看来,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化经营更有利于农机&濒诲辩耻辞;大展身手&谤诲辩耻辞;,种田正从挥汗如雨的&濒诲辩耻辞;体力活&谤诲辩耻辞;到讲究科技的&濒诲辩耻辞;技术活&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科技运用在田间地头,未来种田会变得更加轻松。&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80后&谤诲辩耻辞;中生代:农民也能拿&濒诲辩耻辞;高薪&谤诲辩耻辞;

  过去有人说,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但是,今年32岁的&濒诲辩耻辞;种粮能手&谤诲辩耻辞;聂仪平却不这么认为。

  &濒诲辩耻辞;去年工资12万多元,再加上年终奖6万多元,一年的收入近20万元。&谤诲辩耻辞;站在田埂上,聂仪平向记者算了算去年的收入,&濒诲辩耻辞;我这个农民的收入,可不比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低。&谤诲辩耻辞;

  聂仪平是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职业农民,公司将流转的3万亩土地切块分割,聘请像聂仪平这样的&濒诲辩耻辞;种粮能手&谤诲辩耻辞;做&濒诲辩耻辞;田保姆&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田保姆&谤诲辩耻辞;平时有基本工资,到年底则根据超额完成的产量领取年终奖。

  &濒诲辩耻辞;我家里有叁个小孩,农闲的时候可以经常回家照顾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谤诲辩耻辞;聂仪平笑着说,不只有外出务工才能养活家人,留在家里种田同样也能拿&濒诲辩耻辞;高薪&谤诲辩耻辞;。在公司&濒诲辩耻辞;上班&谤诲辩耻辞;5年多来,聂仪平已经领到了70多万元的工资。

  聂仪平的故事并非个案。绿能公司董事长凌继河告诉记者,公司已经连续9年给种粮能手发年终奖,奖金累计超过2500万元,许多跟着他种田的农民都在县城里买了商品房,开上了小汽车。

  &濒诲辩耻辞;90后&谤诲辩耻辞;新农人:&濒诲辩耻辞;做农业也很有面子&谤诲辩耻辞;

  天一大早,熊焜就开着拖拉机来到田间作业。现在正是农忙时节,他要一直忙碌到晚上6点多,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这位年仅21岁的小伙子,是绿能公司社会化服务生产队的一名农机手。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绿能公司成立社会化服务生产队,为周边的种粮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托管服务。如今生产队里各式各样的农机齐备,并且有40多名专职农机手,大多数都是&濒诲辩耻辞;90后&谤诲辩耻辞;的年轻人。

  熊焜之前在深圳务工,从灯火辉煌的大城市回到农村,他并没有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濒诲辩耻辞;虽然做农业比较辛苦,但是我们年轻人不怕吃苦,因为每天都能学到新的技术和知识,感觉很充实。&谤诲辩耻辞;熊焜很享受每天开着农机在田野上奔驰的感觉,在他看来,驾驶拖拉机、遥控无人机,这些工作充满了科技感,也改变了他过去对于农业的看法,&濒诲辩耻辞;做一名能玩转各种&濒蝉辩耻辞;农机&谤蝉辩耻辞;的&濒蝉辩耻辞;新农人&谤蝉辩耻辞;,也挺有面子的。&谤诲辩耻辞;

  熊焜和他的队友不仅学习驾驶农机和维修保养技术,在田里干活的时候,还经常和经验丰富的农民请教如何种田,&濒诲辩耻辞;我们学东西比较快,并且会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作为年轻人,只有真正掌握了一门技术,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谤诲辩耻辞;熊焜告诉记者。

  凌继河说,年轻人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和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中国人的饭碗会端得更牢。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xinhuanet.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