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万物暴涨”时代,看这些农机公司是怎么说的?
“万物暴涨”时代,看这些农机公司是怎么说的?
不幸也是有幸笔者亲历了农机行业原材料两次涨价周期。
第一次是2008年,其时笔者在一拖集团工作,那一年中国经济搭上高速列车,当年经历了一次持久的&濒诲辩耻辞;万物暴涨&谤诲辩耻辞;;今年是中国经济提速的一年,疫情影响之下全球大放水,导致国内外大宗商品带动&濒诲辩耻辞;万物暴涨&谤诲辩耻辞;,农机行业是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独善其身,从年初开始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面临着原材料、配件价格上涨的烦恼。
一、3月份发出的预警得到证实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次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事实上是一次典型的温水煮青蛙,只是最近火太大了,所以大家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扩散蔓延开来之后,全球的粮食、石油、铁矿石、煤、橡胶等就开始悄悄地涨价了,粮食表现得最抢眼。
早在3月9日笔者在今日头条《中国农机之家》头条号上就撰写了《今年购买农机要趁早,晚了就要涨价了!》的预警,从点击量看大家的关注度似乎并不高。
在正确的时间,用较低的价格买到最需要的农机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但是世上不如意的事总是十有八九,今年一开年就已经出现了原材料涨价端倪,虽然生产公司已经有成本压力,但是公司比较谨慎,很多公司选择了内部消化,并没有提高出厂价。
但无法内部消化的公司还是涨价了,3月初笔者就接到了上游公司发出的涨价通知,其中某单缸柴油机生产公司出厂价上调30-60元/台,重庆某微耕机发货价涨了80-150元/台,河南某农机具厂播种机上涨了300-800元/台,潍坊地区有一些拖拉机厂也上调了出厂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所以当时笔者判断农机涨价的趋势是确定的,并且预判接下来几个月会迎来更大的涨价潮,笔者当时已经获知原材料普遍上涨、拖拉机增加碍值之后成本增加出厂价会上调、补贴额度调低之后用户购机压力会加大、补贴资金不够用经销商会悄悄涨价,于是出于责任心笔者及时发出了涨价预警,并提醒用户要提前购买农机,否则越往后价格会越高。
二、&濒诲辩耻辞;万物暴涨&谤诲辩耻辞;,大公司承压,中小公司死撑
整体看,今年原材料比去年涨价幅度更为明显。
据今日化工商城原料价格涨跌榜显示,今年以来跟踪的189种商品中,79种商品涨幅超过20%,11种商品涨幅超过50%,12种商品涨幅更是超过了100%,2种商品涨幅超过200%。
其中最疯狂的是铁矿石,从500元/吨,涨到1100元/吨,涨幅高达120%,传导到下游就是生铁、铸铁、钢材、管材等原材料的价格疯狂上涨,最近一段时间基本上一天一个价,很多公司是蒙圈的,搞不清楚钢材价格为什么会如此疯狂,也不知道是该不该进货。
农机80%以上的用料是铁和钢,钢铁的涨价对成本影响最大,但其他铜、铝、橡胶等原料和含这些金属的材料和部件也在上涨价。
那么面对&濒诲辩耻辞;万物上涨&谤诲辩耻辞;农机价格涨了没有?农机公司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近两天笔者电话、微信采访了整机、配套、经销商等相关的公司,得到了以下的信息,我们看看公司是怎么说的?
先看看生产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的几个大公司。
电话采访了国内销量排名靠前的叁个拖拉机生产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第一家说年前就提前锁定了钢材价格,近期的涨价对其成本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最近出厂的农机也没有涨价;第二家说年初锁定了较多的材料库存,再加之今年生产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多,所以库存原材料还能用一阵时间,但到下半年如果原材料价格还在上涨,就不得不调整出厂价了;第叁家收获机产物负责人说成本增加很多,经营压力大,正在考虑涨价,但要看一拖东方红等竞争对手的动向。
再看看生产拖拉机、农机具的中小型公司。
笔者首先电话采访了潍坊系的几个较有实力的拖拉机生产公司,发现存在两种情况:有一定知名度且产物有竞争力的品牌已经调整了价格,大约是小拖10%、中拖8%、大拖5%,没有实力的小品牌或新品牌一方面是不敢调价,另一方面是观察一拖东方红、雷沃等大品牌,以及本地华夏、百利等潍坊本地的一线品牌,如果大品牌要调价,他们会跟着调,但是涨幅会比大厂小,怕经销商不接受。
笔者电话采访了河南、河北的农机具生产公司,其中河北某生产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说年初已经调过两次价了,幅度在5%-10%之间,但是农机具出厂价上涨幅度远远低于原材料上涨幅度,覆盖不了的只能公司内部消化,最近虽然想涨价,但是由于是淡季,出货量并不大,所以并不着急,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再看。
该负责人还告诉笔者一个重要的现象,他说由于近期材料涨得太猛了,他周边的很多农机和配件公司都在减产,现在本来是在淡季,厂家只生产急需的产物和配件,厂家一般都不敢储备库存,怕万一后期原材料价格下来了,库存就卖不出去了。
接着看看零部件、配套厂。笔者采访了液压件、轮胎、胶带配套公司,从中了解到铝锭、天然橡胶等虽然也一直在上涨,但是涨幅要比钢铁温和的多。
叁家公司都表示正在准备调整出厂价,并正在和下游整机公司协商,但整机公司一方面是不同意调价,另一方面内部还要讨论、评审,要真正的达到调价的目的会有很长的时间,且中间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此之前只能内部消化了,但是有一家胶带公司的后市场做得很好,对代理商和零售商已经提过两次价了。
最后看看经销商是什么情况。面对原材料上涨,对经销商来说,影响最大的一方面是厂家出厂价调高,另一方面是零售涨价,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但是都会有压力,因为不接受涨价厂家会不高兴,调高了零售价用户不答应,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笔者联系了东北、西北、中原、华东等地的经销商,惊奇地发现经销商的压力居然并不大,进价涨得不多,零售价也基本上没有动。
笔者从中发现共性的问题是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等高价值的农机出厂价几乎没有涨,就是厂家发出了正式涨价通知,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或用促销政策、折扣等变相得消化了,但单缸柴油机、旋耕机、打捆机等小机具反而涨价的比率比较大,笔者理解为拖拉机、插秧机等高价值农机利润空间大,生产公司有能力内部消化原材料涨价的压力。
总结看,大公司承压,但是目前压力并不大,公司内部能消化,小公司死撑,但并没有到崩溃程度;整机公司处于有利地位,上可以转嫁成本给配套厂,下可以调高出厂价;小公司和零部件公司处于不利的地位,小公司看大公司的动向,大公司不调价小公司得死撑着,大公司调了价,小公司只能在大公司调价的天花板之下调价;零部件公司要调价,必须得到整机公司的允许,零部件公司没有单方面调价的权力。
叁、也有因祸得福、祸福相伴者
原材料涨价对大多数公司是利空,但是对有些公司却是利好。
笔者电话采访了某零部件出口商,该公司主销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雷肯、马斯奇奥等跨国品牌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播种机等市场件、副厂件,主要客户在欧美。
该公司负责人说疫情影响了国外农机配套公司的生产,从去年开始国外很多采购订单转到了国内,他们公司出口量增加了一倍多,今年根据原材料价格走势动态调整出货价,国外客户也能接受涨价,目前他们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当下最大的问题不是客户接不接受涨价,而是产能不足和找不到足够的集装箱。
上面这家公司可以说是因祸得福者,但还有一些公司则处于&濒诲辩耻辞;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谤诲辩耻辞;的尴尬境地,这些大多是外贸型的公司。
如重庆某微耕机生产公司,产物70%出口俄罗斯、乌克兰等西欧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去年底就和客户签订了合同,合同上是锁定了价格的,现在原材料上涨得这么厉害,用户要货很急,不履约则失了信誉和客户,如果履约则出口一台亏损一台,因为当时报价是公司之间互相恶意杀价,最终能签单的都是微利。
四、&濒诲辩耻辞;万物暴涨&谤诲辩耻辞;时代,农机公司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正确面对,凡事应该往好处想,目前农机行业仍处于较好时期。从大方面看,农业领域以及农机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期,国家空前重视农业,玉米为主的大宗粮食价格处于高位,种植面积增加,从大趋势上看农机需求处于增长期,目前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增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但是只要需求端不出问题,公司就有辗转腾挪的空间。
其次生产公司要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利用价格波动适时安排必要的采购。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节奏安排生产计划,5-7月是农机的传统淡季,如果看不清形势可以将生产停下来或只安排必要的生产,等到形势明朗之后再决定大干或是其他措施。
其叁利用危机推动内部变革。比如启动真正的精益制造,精益管理被称为&濒诲辩耻辞;穷人的管理&谤诲辩耻辞;,其精髓是杜绝一切浪费和节省成本,说实话国内农机公司推广精益管理的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只能说是&濒诲辩耻辞;叶公好龙&谤诲辩耻辞;,这是因为公司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困难。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本次原材料暴涨,极有可能会让农机公司真正地把精益管理落实到位,不管原材料价格如何上涨,只要你比竞争对手成本低,你就有竞争优势。
其四&濒诲辩耻辞;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带来的巨大机遇&谤诲辩耻辞;。国产农机公司可以利用这次危机推动技术革新和管理革命,中国的农机公司在补贴的温床上已经躺的太久了,以至于公司已经忘记了真正的市场竞争了,&濒诲辩耻辞;万物暴涨&谤诲辩耻辞;加上补贴资金不足、单机补贴额度不断降低,将逼迫农机公司跳出同质化的红海,向后寻找技术上的突破或向前寻找市场端的突破。
- 游客发布于2021-05-25 20:48补贴少了,价格高了,买车热情低了 --来自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