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强调这一点?超50亿经费已确定!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强调这一点?超50亿经费已确定!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乡村振兴总体目标提出后发布的第2个一号文件。
在2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今年的一号文件&濒诲辩耻辞;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谤诲辩耻辞;
笔者注意到,尽管&濒诲辩耻辞;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谤诲辩耻辞;,但对于&濒诲辩耻辞;农机研发应用&谤诲辩耻辞;方面的提法更直接、更具体。下一步重点则是,如何将好政策落实好,变为实实在在的成果。这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配套细则、行动方案等。
&濒诲辩耻辞;研发&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应用&谤诲辩耻辞;:长期稳定+协同攻关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二部分&濒诲辩耻辞;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谤诲辩耻辞;中第(九)条提到,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文件指出,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推动新生产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突出强调&濒诲辩耻辞;提升农机研发应用水平&谤诲辩耻辞;,同时对具体路径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划。
比如,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的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
再比如,文件提到的&濒诲辩耻辞;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谤诲辩耻辞;则是进一步从产学研用的&濒诲辩耻辞;协同攻关&谤诲辩耻辞;角度着手。
这在农业农村部1月5日发布的《&濒诲辩耻辞;十四五&谤诲辩耻辞;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有更详细的政策指向。
《&濒诲辩耻辞;十四五&谤诲辩耻辞;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将联合有关部门、有关地区和优势领军公司,聚焦解决&濒诲辩耻辞;一大一小&谤诲辩耻辞;问题,开展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谋划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重点项目。
此外,将编制并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计划。紧盯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全面摸清农业机械短板,组织制定农机短板技术装备需求目录,引导科研院所和农机公司等向农业机械补短板聚焦用力。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但显然不如本次文件更加具体&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对实施路径做了具体规划。
笔者认为,从农机应用到农机研发领域,预计都将得到更多扶持,特别是在研发方面将有科技部、工信部甚至农业部的更多的政策或项目,提升中国农机的&濒诲辩耻辞;产物力&谤诲辩耻辞;。
这将利好农机行业大型优势公司和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他们预计将得到更多资金项目支持。
逾50亿元经费已确定
据&濒诲辩耻辞;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谤诲辩耻辞;重点专项常规项目公示显示,合计1.8亿元资金将投入该专项用于提升研发水平。
事实上,我国在农机&濒诲辩耻辞;补短板&谤诲辩耻辞;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科技部在&濒诲辩耻辞;十叁五&谤诲辩耻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濒诲辩耻辞;智能农机装备&谤诲辩耻辞;专项,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了&濒诲辩耻辞;短板弱项产物攻关计划&谤诲辩耻辞;,取得了一批成果,如国产200马力级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量产,200马力级无级变速拖拉机即将产业化;采棉机核心部件摘锭成功研制,国产采棉机(如钵施然、沃得等)加快抢占市场,打破了进口机具垄断市场的局面。
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也已陆续下达。根据《财政部对于提前下达2022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农〔2021〕114号)等有关规定,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已经陆续下达10多个省(市、区)。
据公开信息统计,已有合计58亿元资金下达,预计将有更多省份公布2022年农机补贴资金额度。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92亿元,扶持3800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4800多万台(套)。
从更大范围的农业来看,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安排24975.47亿元,较2020年增长4.5%。同时构建价格、补贴、保险扶持政策体系,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2022年叁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将覆盖主产省份所有产粮大县,稳定农民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积极性。
农机为何备受重视?
&濒诲辩耻辞;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谤诲辩耻辞;。农业机械化需要强大的农机工业作为物质支撑。没有强大的农机工业,农业机械化恐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去年12月25~26日,被视为&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领域最重要会议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据新华社报道,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李克强部署要求,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即中央一号文件(讨论稿)),会议首次提出&濒诲辩耻辞;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谤诲辩耻辞;。
在此前的2021年12月8&尘诲补蝉丑;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已罕见提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而在更早的2021年11月29日,工信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濒诲辩耻辞;高规格&谤诲辩耻辞;的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也对农机研发作出了部署。
肖亚庆提出,要把农机装备发展摆上突出重要位置,紧扣行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真抓实干,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唐仁健则提到,加强目标协同,对于技术水平差距不大的机具力争一两年内取得突破,对于技术难度大的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