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中国农机:雏鹰展翅,“马太效应”,强者更强
中国农机:雏鹰展翅,“马太效应”,强者更强
在世界陷入以&濒诲辩耻辞;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谤诲辩耻辞;为主要特征的乌卡时代时,中国农机这个享有&濒诲辩耻辞;永远的朝阳产业&谤诲辩耻辞;称号的领域,正面临新一轮调整和重构&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排放升级、粮食价格调整、市场大幅下滑、马太效应凸显---
何为马太效应?
英文名称是 Matthew Effect,是一个由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Robert K. Merton)于20世纪中期提出的概念。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也有类似的表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马太效应是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中国农机经历高速增长的&濒诲辩耻辞;黄金十年&谤诲辩耻辞;后,近年迎来自己的洗牌阶段&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细分市场有机会,行业巨鳄吞食红利。市场越不好,品牌厂家越好,马太效应明显。
关键阶段:政策持续发力,市场有望复苏
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央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这是我国农业领域的最高层会议,旨在全面系统谋划来年农业发展重点、任务和目标,并对2024年即将发布的&濒诲辩耻辞;中央一号文件&谤诲辩耻辞;进行讨论。
习总书记对&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会议强调,要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濒诲辩耻辞;叁位一体&谤诲辩耻辞;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
在12月20日召开等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2024年工作布局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条工作主线,着力推进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和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振兴两大板块工作。他要求稳扎稳打推进农业生产,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持续提升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稳定畜禽渔业生产,更高水平保障有效供给。
一周前的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增发的1万亿国债的第一批项目下达地方,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共计5400万亩,安排增发国债资金1254亿元,共支持项目1336个,亩均投资补助从1500元左右提高到2400元左右。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机市场复苏以及智能化需求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加速农机行业升级趋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机械化水平比一般非项目区要高15-20个百分点。
此外,近3年多数粮食价格相对稳中有升,加之国家种粮补贴等政策支持,农民种地信心有所增强,这也是推动农机市场复苏的一大因素。我国2022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与很多发达国家90%的农机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以及用户需求变化正持续推动农机市场转型&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底端、同质化产物将受到冲击,一些公司将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高端化、品牌化产物将有发展机遇。
方向明确:一&濒诲辩耻辞;大&谤诲辩耻辞;一&濒诲辩耻辞;小&谤诲辩耻辞;,智能化机遇
2023年中国农机市场下滑明显,就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掉头向下:2023年,中国农机行业2199家规模以上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预计为2400亿元,同比下降10.38%;利润同比下降14.36%。成绩在中国机械行业排名倒数第一。
业内专家指出,未来机遇则在于农业生产要素变化带来的农机产业升级,特别是经济作物机械化和农机具等细分市场机会,具体来说:
一是我国耕地分散、块状明显特征影响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进程发展,农业生产成本较高,随着近年城镇化、农村人口老龄化、以及土地流转的推进,国内土地规模化经营持续推进,带动农机产业升级。
二是伴随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荒地整改等措施的推进,智能化大马力机械及轻简型适用机具适用性开发已是大势所趋。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濒诲辩耻辞;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暨农业机械稳链强链工作会议&谤诲辩耻辞;强调,我国农机要加快补齐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濒诲辩耻辞;一大一小&谤诲辩耻辞;等短板弱项,持续强化农机装备可靠性、耐用性和使用性能试验验证,不断提升农机产物质量水平,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叁是&濒诲辩耻辞;国四&谤诲辩耻辞;升级带来产业洗牌,一些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公司将无法满足国四升级下的产物品质保障。此外,随着用户群体向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型群体转移,农机用户对品牌农机需求量将大幅攀升。优势公司将因品牌效应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建议,当前农机行业要认清形势,面对现实,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定信心,静下心来做经营;二是充分调研,细分市场找商机;叁是夯实基础,向质量、服务要效益;四是坚守底线,诚信经营才能成就未来。
&濒诲辩耻辞;马太效应&谤诲辩耻辞;明显:雷沃、一拖、洋马、凯斯等&濒诲辩耻辞;强者更强&谤诲辩耻辞;
12月份以来,生产公司商务大会陆续举办,2023年成绩单如何,2024年的战略战术(产物、金融、服务等)怎么调整,竞争对手战术研判,都是农机公司近期重点任务。从他们公开的数据就能看出马太效应的特征。
12月19日,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濒诲辩耻辞;潍柴雷沃&谤诲辩耻辞;)亮出2023年成绩单:全年农机总销量预计超12万台,销售收入预计超145亿元。另据一经销商朋友透露,潍柴雷沃2024年销售目标剑指200亿元,比2023年增长37%。
洋马农机(中国)公司并未公布具体业绩。但据熟悉该公司的一家日资公司负责人透露,洋马农机中国公司2023年斩获颇丰&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销售收入15亿元左右,净利润约2亿元,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4年1月1日起,洋马农机(中国)公司副总经理马恒将升任公司第8任总经理。至此,该公司除了董事长上田启介,中高层特别是营销管理中高层将全部是中国人。本土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有望更加贴近用户并将更多产物投放中国市场。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在12月14-15日举办的2024年凯斯纽荷兰中国农业机械经销商大会上,凯斯纽荷兰中国公司商务总监李康则表示,凯斯纽荷兰在中国市场的双品牌战略,更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发挥品牌多重比较优势,2023年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历史数据显示,2021年,凯斯纽荷兰中国区销售额同比增长50%,约为15亿元(不包括配件)。
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卢卡&尘颈诲诲辞迟;马纳蒂也表示,中国农机市场的发展潜力被业界看好。而凯斯纽荷兰已经为此做好充分准备。马纳蒂表示,集团会更加深入了解和满足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不断创新和迭代技术,以期在中国市场实现更大的突破和成长。对于凯斯纽荷兰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战略,更是一次与中国农业共同前进的历程。
一拖股份副总经理薛文璞也表示,中国一拖与广大经销商共同经历了农机行业国四切换元年后带来的严峻市场考验。面对2023年农机市场需求的大幅下滑,中国一拖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市场竞争力稳中有升,东方红大中拖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位势,海外重点市场取得新突破,产物出口再上新台阶,新产物上市步伐不断加快。
正如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所说,从国家战略角度看,粮食安全需要农机装备保障支撑,农业现代化需要农机装备来实现,而良田、良种、良法都需要&濒诲辩耻辞;良机&谤诲辩耻辞;来实现;从常识角度看,农村人口老龄化比城市更快、程度更深,劳动力持续流失,农机作为&濒诲辩耻辞;离不开、还要好&谤诲辩耻辞;的刚性需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农机产业依旧是朝阳产业,大有可为。
中国农机,前景可期!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