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聚焦两会触政协委员刘木华:持续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奔走疾呼
聚焦两会触政协委员刘木华:持续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奔走疾呼
&濒诲辩耻辞;首先要懂农业,其次要善于和各类农业主体打交道,再次要勤调研、勤思考。&谤诲辩耻辞;2日下午荣获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的刘木华,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总结自己的履职心得。
从赣南农村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深耕&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沃土30余载。如何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这是他一直关注的重点。
&濒诲辩耻辞;农业涉及范围广,需要认真调研做&濒蝉辩耻辞;功课&谤蝉辩耻辞;和系统性思考。&谤诲辩耻辞;自201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为了交出高质量的&濒诲辩耻辞;农字号&谤诲辩耻辞;委员作业,奔走田间地头访民情、问民生成了刘木华的&濒诲辩耻辞;家常便饭&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好在我的农业教育与科技服务工作可以同履职工作结合起来。&谤诲辩耻辞;
在调研中,刘木华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面对&濒诲辩耻辞;谁来种地&谤诲辩耻辞;的问题,这位农业专家持续为&濒诲辩耻辞;农业机械化技术&谤诲辩耻辞;奔走疾呼。今年全国两会,他更是提交了《对于加快粮食生产中无人化农场技术应用的提案》,希望通过普及和应用无人化农场技术,有效解决粮食生产中人力缺乏、劳动力成本高等难题。
2023年11月,在全国政协召开的&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上,刘木华建议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濒诲辩耻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相应设备,只要提供相关服务,哪怕农村老两口也能种好地。&谤诲辩耻辞;
作为江西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特派团团长,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刘木华带领团队研发了插秧机、全自动直播机等现代农用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濒诲辩耻辞;我们正在研发播苗抛秧机,争取一两年内通过产业化服务农民,苗播下去后会生长得很快。&谤诲辩耻辞;从小干农活的他认为,科技深刻变革农业的种植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变。
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素有&濒诲辩耻辞;江南粮仓&谤诲辩耻辞;之美誉,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濒诲辩耻辞;江西重点发展双季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谤诲辩耻辞;刘木华直言,双季稻农民种植成本投入高,且&濒诲辩耻辞;双抢&谤诲辩耻辞;期间农村劳动力颇为紧缺。
对此,刘木华提倡种植再生稻,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再收一季水稻,&濒诲辩耻辞;这样农民劳动成本降低了,国家粮食安全也能保证。&谤诲辩耻辞;
无论是呼吁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还是提倡种植再生稻,刘木华最终目的是降低农民种粮成本,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濒诲辩耻辞;农民有钱赚,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谤诲辩耻辞;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刘木华看来,不仅要守住耕地数量红线,还要守住耕地质量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1年,他曾递交提案建议,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对所有耕地信息进行实时掌握、全周期监管和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七年履职记,刘木华聚焦耕地保护、&濒诲辩耻辞;田长制&谤诲辩耻辞;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共提交&濒诲辩耻辞;叁农&谤诲辩耻辞;领域的相关提案近20件。刘木华说,学一行爱一行,农业大有可为,&濒诲辩耻辞;我将继续深耕&濒蝉辩耻辞;叁农&谤蝉辩耻辞;领域,做到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谤诲辩耻辞;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