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大家论坛>>
&苍产蝉辫;
(推荐)
深刻认识
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战略意义&苍产蝉辫;
农业部副部长 张宝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科研单位、推广系统,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引进、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风蚀和水蚀的重要措施。裸露的农田是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主要尘源之一。目前我国北方农田绝大部分仍采用铧式犁耕翻、灭茬整地和裸露休闲越冬的传统耕作习惯,在冬春季风的强劲作用下,极易起土扬尘,形成沙尘天气。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留茬和覆盖,起到挡风固土的作用。秸秆覆盖可蓄水保墒,使土壤中水分增多,可有效抵御干旱。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团粒结构,使可风蚀的小颗粒含量减少,大面积实施可有效地减少农田扬尘,防治“沙尘暴”。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作用。由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据测算,麦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1~0.03个百分点,玉米田每年可增加0.02~0.06个百分点。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对于一年两熟地区,全程采用保护性耕作后,每季作物可减少一次灌水量,两季作物可少灌水100尘3/亩。以北京市为例,如果100多万亩作物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1亿尘3,相当于整个怀柔水库的蓄水量。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保护性耕作通过免耕、少耕,采取机械化复式作业,简化生产工序,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试验表明,在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为10濒元/亩,一年一熟区为43.5元/亩。北方旱作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亿多亩,如果60%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为农民节本增效300亿元。同时,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食品安全。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防治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经常就地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和飞机起降,给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危害。实施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为秸秆找到了出路,变废为宝。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使碳元素以有机质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从而减少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保护性耕作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发表于 @ 2008年06月28日 21:22: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