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

罗晓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你现在的位置: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三四区首页>>农机博客>>罗晓>>宏观视野>>

郎咸平:国企股改中政府的信用不断被破坏收藏

 

     

(推荐)

 

 

郎咸平:国企股改中政府的信用不断被破坏

 

中国政府在推动本次国有公司的股份制改革的时候,曾经很坚决地表示,政府有决心推动这个政策。对于中国决定开始进行股改,我没有任何的怀疑和犹豫,我反对的是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破坏政府信用的行为。

  从历史角度来看,目前中国股改的方式本身就不是一个正确的思维。

但是,我们从来不看历史,我们只是简单地认为,美国股市是全球化的股市,60%的交易都由机构投资人做,这么好的制度,我们当然要引进;此外,这些机构投资的很大部分是退休金,美国人可以做,我们当然也可以做。这才是我们的努力目标,政府有决心往这条路上走。但是,这种做法只看到了股市的表面,低估了资本主义的力量。简单的私有化,简单的股改,再加上社保基金入市,就能够造就一个蓬勃发展的股市吗?这种方式将重蹈欧洲的覆辙。

  政府在股改中的位置

  国有股减持,其他国家不是没有过成功案例,但是我们没有学习他们的经验。英国1979年对公有公司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就是全球少有的几个成功案例。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英国所推行的政策是分叁步执行的:

  第一步,在国有股股权不变的情况下,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经营这些公司。

  第二步,把经营状况好的国有公司拿到股票市场上进行国有股的减持,而坏的国有公司的股份是不减持的。为什么要让好的国有公司上市?就是因为国有公司的发展代表政府的信用,好的国有公司上市,才能够给股民带来福利。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之初,上市的国有公司基本上都是糟糕的公司。这种公司给股民带来的是进一步剥削。英国政府非常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只会推出**好的国有公司进行国有股的减持,新加坡也继承了这种想法,可是我们就没有学会。

  第叁步,国有股减持之后的公司,政府保留了一股“黄金股”。英国政府的目的就是在公司重大决策时避免损害国家利益。

  从我们的股改措施来看,哪一条符合这个定律?在股改过程中,我接到了上千份的投诉,内容包括在股改之前上市公司股权的大量转移、上市公司通过顾问公司到证券公司营业大厅拿表格代替别人投票、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趁着这个机会牟取利益。这些事情的发生,代表中央政府的被动,也会导致政府信用进一步的沦丧,中国股市因而无法健康持续的发展。

  政府能否解决股市的问题,一定要看政府在市场所处的地位。1720年出台的英国“泡沫法案”(The Bubble Act),规定任何公司在没有得到议会的特许之前不能成为股份公司,其股份不能上市交易。该法案在相当程度上使英国股市的发展停顿了长达120年。这是由于当时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管治无能为力导致的。

  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盘比今天的中国股市还要严重,市值从890亿美金跌到150亿美金。但是美国通过5年的重新培育,到1934年股票市场起死回生,从而创建了一个不败的美国。美国股市**后不但形成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趋势,而且负担美国“藏富于民”的良性分配任务。能产生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领悟到股票市场成功的关键,是严刑峻法中展现出来的政府信用让每个人都有信心。

  当时,美国一位议员提出,要重新挽救美国股市,政府的信用是独**无**的办法。政府如何表现它自己的信用呢?那就是用严刑峻法来保护中小股民。严加监管的思维从1929年开始逐渐成形,到1934年完全定案,美国成立了美国证监会(厂贰颁)以及**严格的证券交易法。这个证券交易法严格到什么地步呢?基本精神是“辩方举证”而不是“控方举证”。所以被指控的股票参与者开始就被假设有罪,要自己提交证据来证明无罪。比如在内幕交易方面,不能利用内部信息来操作股票。如果某公司的公告是下午叁点钟出台的,在这一时间之前的当天所有交易都是内幕交易,对于内幕交易的打击范围就是如此之广。可能1000件内幕交易中美国政府就抓到一件,但是就通过政府的力量打官司,给予违法者严峻的惩罚,让股市参与者不敢违法。美国证监会的执法也是非常严格的,它可以传讯任何人,拥有无限制的执法权力。因为它所代表是美国中央政府的信用,这个信用是美国机构投资人奉公守法的主因,也是美国退休金与保险金能够进入美国股市的原因。

  股民对股市的信心不是靠政府鼓励就可以产生的。一个个实际的政府措施,让每一个参与者对股票市场产生信心,自然就会到市场投资,而且资金会越滚越大。可是,要做到这一步,就需要一个有决心的管理机构,而且到**后管理机构不能在乎自己的权力、地位,必须想着为国家做点事。中国股市需要的就是这个。

  我为什么反对社保基金入市

  美国所有股市政策的目标都非常简单:必须以中小股民的利益为惟一的标准。中小股民的信心提升是股市管治的惟一原则。所以,政府出台的任何保护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的政策,我都不能接受。

  为什么股票市场的制度必须以保护中小股民利益为前提,而不以保护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利益为前提?因为对于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而言,他们本就有更多的权利,更多的与中小股民不对称的优势,为了实现股票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的公平,必须有一个法律制度,让大家在同一个起点上规范行为。

  为什么世通公司(WorldCom Inc.)事件中,事实上并没有公司高管收钱拿回扣的证据,但美国还是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呢?因为美国政府要清清楚楚地告诉股市参与者,在美国的政府监管之下,任何股市的细小不法行为都不能接受,一切要以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前提。如果美国政府的信用突然丧失,或者有一个案子政府不敢处理,美国股民一旦丧失信心,将资金大量撤出,那就是“美帝国”的完结,因为几乎每个美国人都是股民。

  从全世界历史来看,政府的信用也是股票市场健康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政府信用的推广,依靠的是政府通过严刑峻法打击股市参与者的违法行为,尤其是上市公司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违法行为。因此,政府一切措施必须把握这个原则。只有把握住这个原则,股民对政府有信心以后,每个人才会把自己的钱放在股票市场里,并且不会觉得被上市公司所欺骗。这样,股市才会形成一个正循环,资金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然后公司才有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另外,美国人能够从1929年到1934年完成股票市场的法治化建设,从此以后不断的有上市公司在市场兴起,就是由于美国的股市负担着“藏富于民”的重大使命。而这个使命是我们学习美国股票制度时没有看清楚的。如果中国每一个农民当初都能够像美国农民一样,买一只股票每年都有收益增长,二叁十年以后,大家都获得了巨额收入,这才是股票市场成立的目的。美国每个人的退休金都放在股市里,所以美国的市场让公司股价不断上升,而此时的中小股民才能分享到经济成长的成果。这样一种重新分配财富的崇高使命,必须有政府的信用在背后做支持,大家才会参与。参与者越多,资金就越多,**后的结果是几乎90%的老百姓能够长期得到利益。

  从1940-1990年的50年间,美国股市平均回报率是7.6%+银行利率,这代表股民只要把钱放在股市的时间够久,就肯定是稳赚不赔的,这个道理很重要。因为保险资金和退休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有稳定的回报率。如果保险资金和退休基金放在股市里赔了,后果不堪设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股市下跌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千千万万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是会引起社会动荡的问题。如果不敢保证稳定的回报率,就不能轻率地把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投入到股市上。

  而如何保证股市有长期稳定的回报率?那必须是中小股民对股市有信心。为什么美国的股民有信心,中国的股民就没有信心呢?因为建立中小股民信心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在促进股市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推行的政策必须是强悍有力的,因为这代表政府的信用。正因如此,在当前条件下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进入中国股票市场,只会让今天的股市摧毁明天的财富。

  股改与银行改革过程中的法治化建设

  事实上,从中国开始公司改革到现在,我们都在追求国有公司改造,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但是,整个亚洲除了日本以外,几乎没有几个国家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是成功的。**好的例子是菲律宾,它实行完全的民营经济,到**后民营经济跟政府合谋攫取了全国的财富。

  从150年前开始,我们就在学习西方,但学习的总是皮毛,学到今天还是没有搞懂西方制度的精髓。资本主义的精髓在于信托责任。这种信托责任是公司管理者对国家、民族以及公司老板的信托责任。中国不断学习西方,结果是培养起了一批没有信托责任的人。今天这一群没有信托责任、只会践踏国有资产的国企老总明天就将践踏所有的民营公司。

  我们的公司改革,我们的公司上市,到**后获益的**多也就是社会几千万人而已,而全社会13亿人口要负担起这一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当然,不能说现在的股份制改革完全没有效,但是股改之后,如果没有信托责任的建立,将产生进一步破坏政府信用的行为。

  为什么一个制度在国外能够运行非常成功,到中国来后就让我们承担了负面因素?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成功,是一个法治化的成功,有一个法治化推行手段让社会每一个参与者都在这个法律制度里面活动。中央政府依靠法治化建设,所推行的游戏规则才能够确保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而当参与者利益被确保以后,中产阶级才能兴起,才能实现社会的民主自由。一旦跳过法律制度所推行的发展,所带来的就是无游戏规则的市场混乱。

  中国股市缺乏的就是一个法治化的游戏规则,更缺乏的是一个严刑峻法的管理者。而法治化的目的,不是打击股市,而是为了保护股票市场真正的参与者——中小股民。这就是法治化在股票市场的作用,当然还有其他的作用。法治化的建设必须先规范政府行为,才能规范社会各界的行为。

  法治化建设的缺失同样导致目前的中国的银行改革存在着问题。银行如何管理,主要看全民经济素质和法治建设环境。也就是说,全民经济素质和法治化建设,是银行能否经营得好的两个重大因素。银行改革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一个法治落后、骗子横行的地方绝对不可能有好银行出现。现在,很多人向银行借钱就没有想到要还,是整个社会土壤出了问题,造成银行今天的状况。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解决问题。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浮躁的团体,一提到股份制改革马上想到的就是上市。而上市是一个很好地逃避责任的方式。

  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外国银行来收购中国银行?毋庸置疑,今天中国的经济素质与过去相比是越来越高,中国法治化建设也逐步在推行,这才是银行改革成功的关键。我要是老外的话,我一定在中国的银行做得**差的时候来收购这个银行。等到全民经济素质上去了,法治化建设完成了,中国银行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如果采用现在的改革方式,到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外国银行的功劳,其实这是中国法治化体系建设提高的综合表现。

任何经济政策都可以调整,包括工业政策、农业政策在内的产业政策都可以调整,只有金融政策,上午犯了错误,下午就是上百亿、上千亿的损失。银行改革是要推进,但不是靠股改,不是靠上市,靠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改革,跟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进程都有重大关系,同时,这个改革,必须一步一脚印,把银行的不良环节逐步改造掉,而不是赶时髦只顾吸引外国投资者,甚至按照底价卖银行让外国人占便宜。

(选自《商务周刊》)

 




发表于 @ 2008年07月16日 22:22:00 |点击数(

旧一篇:要增长,还是要成长 | 新一篇:高尚全: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中国改革

博客信息
罗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24日
今天点击:2018
本周点击:535
本月点击:3294
点击总数:469989
摆发私信闭摆加为好友闭
博客公告
报社编辑,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被省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的作品获全国、省、市级新闻学会、公司报协会评比各种奖项。在国家级不同报刊杂志发表典型报道、产业观察、市场分析、报告文学等作品上百篇,获第四届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工业报》征文一等奖。(本博客推荐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和推广交流,作者有异议可留言删去。)
文章分类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机板块插秧机板块(1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10篇)
产业要闻产业要闻(110篇)
成果推广成果推广(86篇)
大家论坛大家论坛(73篇)
电脑知识电脑知识(14篇)
发动机板块发动机板块(2篇)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23篇)
个人博坛个人博坛(77篇)
工程机械板块工程机械板块(2篇)
购置补贴购置补贴(16篇)
管理经纬管理经纬(70篇)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73篇)
国内公司展播国内公司展播(5篇)
国外公司展播国外公司展播(5篇)
宏观视野宏观视野(110篇)
环球农机环球农机(85篇)
技术交流技术交流(120篇)
农机词典农机词典(43篇)
农机故事农机故事(6篇)
农机具板块农机具板块(5篇)
农机名人农机名人(3篇)
农机往事农机往事(10篇)
农机文化农机文化(30篇)
农友百事通农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品牌研究(16篇)
公司产物公司产物(70篇)
市场观潮市场观潮(58篇)
收获机板块收获机板块(8篇)
图片世界图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机板块拖拉机板块(57篇)
写作园地写作园地(2篇)
旋耕机板块旋耕机板块(1篇)
液压挖掘机板块液压挖掘机板块(1篇)
移动电站板块移动电站板块(1篇)
原创报告文学原创报告文学(6篇)
原创热点追踪原创热点追踪(23篇)
原创通讯原创通讯(29篇)
原创文艺作品原创文艺作品(25篇)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20篇)
诊治农机诊治农机(61篇)
政策导航政策导航(40篇)
中部崛起中部崛起(47篇)
专家观点专家观点(75篇)
装载机板块装载机板块(3篇)